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發改委允許地方債借新還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2 09:35:06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李先生是沿海某省一家城投公司融資部負責人,之前一直活躍在各家銀行和投資機構“拜”貸款,也負責開辟各種非貸款的“另類”融資渠道。

  新年新氣象,如今李先生更上一層,可以號稱“去委裡遞交債券審批資料”了。

  2013年的最後一天,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以及允許平台公司通過發行債券用於“借新還舊”。

  “整體而言是個好消息。”李先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事實上,為避免已經上馬的“基建”項目的資金鏈出現問題,李先生去年上半年以來一直在通過各種辦法募集資金,包括通過子公司滾動發行“理財產品”吸納投資,甚至通過私人渠道在香港等地募資,資金成本一度高達20%左右。

  李先生的瘋狂“找錢史”背後,是中國地方債長久以來的亂象,並最終引來最高決策者的關注。在審計署上周公布了“史上最嚴”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後,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又在去年12月31日表示,2014年是企業債券償債高峰,預計將有1000億元城投債券到期兌付。

  允許債務重組及借新還舊

  為了融資,李先生去年上半年可謂不遺餘力。“沒辦法,開弓沒有回頭箭,總不能讓項目暫停吧。”他表示。

  “持續的滾動發行對我們而言是有壓力的,尤其是現在政府背書的態度比較模糊,同時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正在吸引一些原有投資者轉移投資對象。”李先生說,要持續吸引投資者隻能提高收益率,但“當前的資金成本和融資斷檔風險已經讓我們喘不過氣來了”。

  直到此次發改委對關於地方債務重組問題表態後,李先生終於舒了一口氣。他表示,從通過發債拉低高利短期債務資金成本、延長償還期限的角度而言,此次發改委釋放的信號十分利好;但同時債券市場相比私募的公開透明性,對平台公司所融到的資金用途或者實際的債務餘額會構成約束。

  “從監管角度而言,有利於規範當前融資平台公司出現的各種亂象,包括一些假借基建名義違規圈錢投資等。”李先生稱。

  未來對於防範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發改委提出了六點工作方向,其中包括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此外,因平台公司項目建設資金出現缺口,無法完工實現預期收益的情況下,可考慮允許這些平台公司發行適度規模的新債,募集資金用於“借新還舊”和未完工的項目建設,確保不出現“半拉子”工程。

  有分析稱,發改委釋放出的信號,意味著城投債違約警報似乎暫時解除,而且用低成本的債券逐漸替換高成本的融資計劃緩解政府債務壓力,對準市政債背景的城投債也構成利好;與此同時,信托等高成本融資計劃似乎離“拐點”越來越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