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邵寶明:“一中框架”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00:10:33


 
  “一國兩制”的提出,始於大陸改革開放之際,其內涵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澳門保留資本主義制度不變。香港、澳門在“一國兩制”原則下實現了順利回歸,但台灣問題與港、澳問題性質不同,原封照搬港、澳模式並不能解決台灣問題。並且“一國兩制”強調的是國家統一後的政治安排,尚未涉及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步驟。

  “九二共識”來源於1992年香港會談,其核心內涵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雖然是兩岸協商的基礎,但其只是兩岸間以口頭方式達成的,在島內的特殊政治環境下,很難保證其能始終、長期發揮出效用。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會談,汪道涵代表大陸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與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這八十六字代表當時大陸對兩岸關係現狀與走向的成熟思考。
   
  第二,“一中框架”有著深遠的意義和理論內涵。一種理論體系的形成,是一種理論成熟的標誌。“一中框架”,在大陸而言,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反分裂國家法》;在台灣,恐怕就是《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國統綱領》。顯然,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談論“一中”,都會想到包括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在內的中國。堅持“一中框架”,就能維護中國和中華民族統一。因此,“一中框架”就是兩岸談判的公約數,也是推進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在承前啟後的中共十八大,把“一中框架”寫進報告,就有著指路明燈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