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和事實就是研究的目的”
南方周末:這本書出版後,在日本的反應怎樣?
村田忠禧:書出以前,我起碼每個月去一個地方做一次報告。大學,民間團體都做過。每場人數並不多,三五十人,多的時候有一百人左右。我也讓他們直接看書,讓他們了解問題的真相。
很多日本人看了我的書也表示支持。現在的問題是主流媒體不報道,連個書評都沒有。今天(11月3日)朝日新聞的記者來了。我問她,你怎麼不寫書評呢?這本書里有很多新的發現,可以作為一個新聞來做報道的。但是,包括朝日新聞在內的很多日本主流媒體,他們都不敢報道,因為這是對日本政府不利的事實。日本大媒體放棄了堅持真理的態度。日本雖然說是言論自由,實際上包括我的觀點在內,反對日本政府的意見都不敢介紹。
南方周末:日本歷史學界對釣魚島的問題有什麼看法?
村田忠禧:一般日本的歷史學者不說。近代琉球史、中日關係的專家也有一些,他們應該根據自己研究成果發表觀點,但是他們不敢說。我很有意見,學者要有對社會負責的態度,但是他們怕政府。在網站上我被網民罵成“賣國賊”,但是我無所謂。
南方周末:你最初從歷史角度研究釣魚島是什麼目的?現在中日關係有三個層面,政治、感情和學術研究,日本的學術研究對政治有什麼影響?
村田忠禧:追求真理和事實就是研究的目的,沒有其他目的。學術要盡量排除主觀性,起碼我是努力這麼做。中國“文革”時期,我還是東京大學學生,知道的信息很少,當時中國介紹的都是對共產黨有利的信息,我們單純地接受了。那時候我們讚揚“文化大革命”,學習毛澤東思想,沒有科學的態度。後來我也覺得這樣的態度不行,要用客觀和冷靜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南方周末:你很早就開始對中共黨史進行研究,怎麼觀察中國當下的時局,這跟中日關係有何關聯?
村田忠禧:我之前的研究包括中共黨代會報告詞匯的變化。比如說,過去社會主義這個詞最多,現在不包含“社會主義”的“社會”比“社會主義”多;過去“生活”這個詞是活動的意思,現在的意思變了,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問題。
我還分析過《人民日報》里詞匯的變化。比如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本來共產主義是提倡國際主義的,馬克思說的“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毛澤東將民族解放運動和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聯合起來,所以毛澤東時代提倡的是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天安門城樓上有兩個標語,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另一個是“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說明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都是提倡的。
不過,“文革”期間,《人民日報》只提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很少提及。“文革”之後基本上不提國際主義,只提愛國主義。上世紀90年代以後,《人民日報》已經不提國際主義了。所以我認為現在中日關係不好,日方原因當然有,中方的原因也有,特別是中國的教育太強調愛國主義不提國際主義了。從《人民日報》的社論,黨的政治報告或者是黨章中都有明顯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