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紐約時報:中國殘疾人正被社會慢慢接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7 09:17:04


殘疾人努力尋找就業渠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中評社香港11月7日電/倪震(音)不想成為一名按摩師,儘管在山東省老家,鄰居、老師以及所有其他人都要求他朝這一方向努力——因為他是盲人。28歲的倪震說:“整個外界都在說,‘盲人只能做按摩’。但我對此一點興趣也沒有。”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4日報道指出,音樂被認為是適合盲人的另一種職業,不過在泰安和青島上盲校時,倪震夢想著參加高考,以便能自由選擇學科專業。但是,他說:“當地教育部門說,‘我們沒有能力讓盲人參加高考’。”
 
  報道稱,倪震似乎向命運屈服了,他參加了為盲人設置的特殊考試,開始了一項為期5年的按摩學習項目。不過,後來倪震花費了多年才找到自己的道路,但他終究找到了:他在英國達勒姆大學讀了教育專業的碩士,目前正在香港大學學法律。
 
  據報道,中國稱其有8500萬殘疾人,約占該國總人口的6.5%。對許多殘疾人來說,獲得治療和工作是一大挑戰。他們往往很貧困。在中國,殘疾人也比健全人貧困,他們的可支配收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報道指出,中國已經簽署並批准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國還賦予殘疾人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許家成說,這些改善進展緩慢,但都真真切切。他引用政府數據說,2012年9月,大約8700名殘疾兒童在北京上學,其中約5700名進入進入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近3000名就讀特殊學校。但有時候,健全兒童的父母反對讓殘疾兒童進入課堂。許家成說:“我們有一些文化觀念需要克服。”
 
  北京一家私營兒科治療中心總經理約翰.吉什恰克說,與設施相比,中國更需要訓練有素的治療師。他說:“中國需要建立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隊伍,中國現在還沒有著手做這些事情。”
 
  慧靈智障人士社區服務機構創辦人孟維娜說,政府常常感到費力不討好。孟維娜說,“他們(政府官員)感到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投入了許多。事實也是如此”。但是,管理相關事務的是官僚而非有實際經驗的專家。
 
  孟維娜說,殘疾人因此面臨困境。其中一個後果是,殘疾人沒有融入主流社會。孟維娜說:“政府還沒有認識到,殘疾人需要在社會中成長。他們建造這些巨大的設施,然後把這些孩子集中到裡面。”
 
  報道稱,無法融入社會意味著殘疾人不會經常出現在公眾場合,這妨礙了社會接受他們。對倪震來說,這不僅反映在諸如教育等重大挑戰方面,還體現在一些日常不便上。
 
  報道指出,倪震把自己的經歷分為兩段截然不同的體驗:在英國的生活輕鬆便利,而在中國的生活充滿艱辛。不過,像其他人一樣,倪震同時也表示,中國正向著正確方向緩緩前進。

  (來源:參考消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