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編劇大師麥基:中國電影何必關心好萊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3 15:47:31  


 
  商業OR藝術

  藝術電影只要不虧錢就是成功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汪天雲教授、《泰囧》導演徐錚、《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以及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胡雪樺等也都參加了論壇。電影應該是滿足商業還是堅持自己的藝術,成為麥基與嘉賓們討論的一個重點問題。

  在麥基看來,這其實不是大問題:“商業的方式與電影內容為什麼一定會衝突呢?”魏德聖也非常贊同麥基的這番話。他認為,創作者在創作電影時首先就應該是把它當藝術,然後推銷的時候才是商品。魏德聖認為,如果開始就按照商業的模式去思考一部電影,這就落入了討好滿足觀眾口味的套路,這種套路只會讓電影陷入流行,而流行的東西替換度非常高,忠誠度很低。

  麥基更是為藝術電影“撐腰”,直言“多數的商業電影都是失敗的,這些都是災難”。麥基繼而解釋:“商業電影的結尾往往是讓人開心的喜劇,而藝術電影的結尾往往是讓人有所感悟的悲劇。我們不能為了做悲劇電影而做悲劇。”他也拿張藝謀舉例子:“他的某個電影就在美國得到了成功,但是他的票房也不是非常高。”最後,麥基更為所有藝術電影導演“心理按摩”:“只要不虧錢就是成功。”

  追趕OR超越

  中國的人口和市場是優勢

  在從具體影片和影片的類型,甚至影片的屬性是商業還是藝術等角度來為中國電影支招後,一個最被中國電影人關心的問題是:中國電影有沒有機會超越好萊塢?對此,麥基先是聳聳肩:“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五倍,怎麼可能不超越美國?中國的電影市場也應該是美國的很多倍,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況且中國現在全國都在大規模地建造電影院。”他還為如今的中國導演感到慶幸:“如果你是一個希臘導演,要在雅典拍一部希臘語的電影,你想想他們全國只有五千萬人口,這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市場,根本沒法做成成功的商業片。中國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就是巨大的優勢,所以即使全世界人不看中國電影那又怎麼樣?只要開辟好中國市場就足夠了,何必非要那麼關心其他國家的市場?”

  現場還是有人關心中國電影走向西方如何跨過文化的差異,對此,麥基強調,這所謂的差異其實遠沒有人類的共性這麼大。他用手比了兩段距離:“如果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是這樣的深度(一厘米),那麼人類的共性有那麼深(一米)。”

  相關新聞

  麥基支招音樂劇微電影

  用昨天中美影視峰會主持人周鐵東的話來說,專門成立一個培養編劇為主的學院,這在中國堪稱破冰之舉。事實上,這也是麥基此番來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此番來華的麥基一個重要身份是“德稻大師”。在麥基編劇故事學院成立後,他將授權德稻教育在中國發展其“麥基故事”理論教育培訓,同時啟動“麥基故事匯”及優秀電影人才培養計劃,並將在德稻投資拍攝的電影中擔任編劇總監和高級顧問等角色。

  麥基接下來的行程主要包括“德稻麥基中國電影故事創作講習班”和“企業故事總裁班”。“電影故事創作講習班”主要面向電影人及影視愛好者,針對當今中國影視故事創作現狀,結合時下熱門國產電影進行深度分析。“企業故事總裁班”將主要讓國內的企業高層領教“故事”對商業領導發揮核心說服力的作用。據悉,麥基還為這些課程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仔細分析了近年來中國最火的電影,比如《賽德克巴萊》和《泰囧》等。

  此外,記者獲悉,德稻大師李盾工作室打造的《媽媽再愛我一次》主題微電影項目也將籌劃與麥基以及《老友記》的導演柯羅傑合作。此前,《媽媽再愛我一次》已經向社會征集故事腳本,之後將征集演員,並由麥基編劇故事學院整理成劇本後,交由柯羅傑工作室指導拍攝及製作。成片將在音樂劇《媽媽再愛我一次》合作媒體上展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