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印度總理辛格。 |
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印度81歲總理辛格在訪問完俄羅斯後又緊接著訪問了中國,可見印度對中俄兩國的重視程度;此前,中國和俄羅斯方面的往來也是異常頻繁,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習近平在上任後的短短8個月內與普京進行了5次會見,這在中俄外交史上也是首次;此外,印度、中國和俄羅斯都是金磚國家,三方在G20和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都進行了交流和磋商。長期以來,外界始終有一種看法,中俄印三國很可能成為“戰略三角同盟”。
大公網評論文章說,中俄印“戰略三角同盟”這個觀點,早在俄羅斯總理普裡馬科夫1998年訪問印度時就被提出,但當時並未得到中方積極響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爆發之後,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印度亦或中國,才真正意識到加強三角關係有助於維護自身的重要利益,有助於應對日益明顯的美國單邊主義政策。從此,三方外長開始舉行定期會談,這更讓外界加深了“戰略三角”的疑慮。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2006年7月,國際會議期間中俄印三國領導人舉行了歷史性會談,這標誌著三國合作開始從“紙面意義”,走向了重視實質與價值實現。
在筆者看來,三國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因為彼此存在著很多相似的利害關係。首先,共同邊界悠長,能源、人力和科技方面資源豐富,這些都是合作的基礎;其次,三國面臨相似的威脅,有著相似的共同利益考量。比如三國都面臨著反對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的任務;第三,三國都致力於提高各自國家的國際地位,特別是印度,希望謀求更大國際影響,中俄則希望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實現一個超越。三國有合作的意志和戰略合作表征。
雖然不能說,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和印度總理辛格同起訪華,是中俄印“戰略三角同盟”關係的一個新發展,但也不僅僅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句“日程安排”完全解釋得了的,是一定會被美國和日本等西方國家媒體炒作一陣的外交話題。從媒體的反映上也能看出,中俄印三國的真正而深入合作肯定會改變國際關係格局。
辛格訪華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強化對華經濟合作,弱化對話政治分歧。梅德韋傑夫訪華則意味著進一步強化中俄戰略同盟,升華經貿關係。兩國對中國的政治經濟需求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