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退伍兵散盡家財雲南助學11年 被稱為怪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8:00:23  


張志勇和受助人在醫院門口合影
 
  張志勇說,自己想去偏遠山區學校看看。碰巧在乘客中,正好有一位來自猛海縣的小學老師,建議他去猛海縣貧困山區的學校看看。於是猛海縣成了張志勇的目的地,他當時沒有想到,此行之後,他和猛海結下難解之緣。

  “知道山區很窮,但沒有想到那麼窮,到了那裡的第一感覺是震驚,然後就覺得非常揪心。”張志勇告訴記者,他來到的第一個學校是猛海縣猛遮小學,那裡的孩子大多是傣族和哈尼族,來自非常貧困的山區家庭。

  當時張志勇在學校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蓬頭垢面、面黃肌瘦,身上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一年四季的衣物從短袖到棉背心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吃的夥食也很簡單,有時連下飯的菜也沒有。女孩子蓋的棉被上都是破洞,一問才知因為用不起衛生巾,生理周期時只能用被子的棉絮來代替; 上課的教室是間昏暗的破屋子,似乎風一吹就會倒下。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教室中孩子朗朗的讀書聲依然響亮,艱難的現實與孩子們的天真的笑容形成強烈反差,深深刺痛了張志勇的內心。

  老師告訴他,學校裡最困難的孩子是一位盲人奶奶家的兩個孩子,孩子的父親去世後,母親改嫁失去聯繫,雙目失明的奶奶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張志勇當即給了孩子幾百元,這是他雲南之行的第一筆捐助,而老師告訴他,幾百元相當於這個家庭一年的收入。

  離開猛遮小學,張志勇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閉上眼睛全是孩子臟兮兮的小臉和天真無邪的眼神,於是他決定要為孩子們多做些事情。在之後的兩個多月裡,他走遍了當地十多所山區學校。每到一處,先是問有沒有特別困難的學生,然後一人給幾百元現金,或是直接送物資,包括衣服、棉被和文具。

  “上海來了一個好心人,給孩子捐了許多東西。”這一消息很快在猛海縣山區學校的校長間傳開了。張志勇帶來的2萬元旅費很快就散盡了,無奈他只能回滬。回到上海後,他做了一件令家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把才買了兩年的私家車給賣了。

  賣車後的張志勇帶著3萬元錢再赴西雙版納,過了兩個月,他回到上海,把車牌也賣了,同樣賣了3萬元。帶著這筆錢,他在之後的兩年裡幾乎都是在雲南度過的,和親戚合作的生意,也到此為止了。

  資助87位貧困生,人人以為他是富商

  擺地攤租破房,他的生活“囊中羞澀”

  直到現在,張志勇的家人還難以理解,他究竟把那些錢用在了哪裡?那幾年又是這麼過的?

  “那時候我全心全意把心思都放在助學上,我兒子念大學了,在學校住宿,我覺得可以多花些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張志勇拿著賣車賣牌得來的錢在猛海縣各個山區學校間游歷,有時幫學校買些生活物品,有時直接給現金,幫助困難家庭的學生支付學費和生活費。6萬元錢用完了,又想辦法去借去凑,靠著他人資助和自己積蓄,至今有87位貧困學生接受過他的資助。

  在當地人眼中,張志勇仿佛是從天而降的慈善家,不計回報無私付出,開始他們還以為他是個富商或是慈善機構工作人員,後來才知道他也只是個並不富裕的普通人。時任曼掃小學校長的黃永德告訴記者,僅他所在的學校,張志勇就資助過20多名困難學生,除了學生,老師遇到困難他也會出手相助。曼掃小學有一位老師騎摩托車摔瞎了眼,在張志勇的聯繫下,一家醫院為老師免費安裝了義眼。

  久而久之,張志勇在當地有了很好的口碑,有時政府部門會找他做中間人協調一些棘手的事件,他勸回過為尋找媳婦上訪多年的外地青年;甚至協助警方解救過3名被拐孩子;當地百姓鄰里間有矛盾,有時也會找他調解,因為張志勇人緣好,大家都對這位“上海老娘舅”信任有加。

  “很多人問我,不圖利、不求名,為什麼留在那邊這麼久,我也說不清楚,但現在想想可能就是因為一種感覺吧。”張志勇說,開始只是因為同情,後來是因為感情,再後來則可能是因為存在感和歸屬感。“山裡人的思維很單純,你對我好,我會非常信任你,要成倍報答你,可能我的性格更適合這樣簡單的人際關係。”

  從2002年到2009年,張志勇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猛海度過,生活越發艱難,行善資助耗盡了他所有的積蓄,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為繼。

  原猛海縣教育局局長葉東海告訴記者,他眼中的張志勇,善良、熱心且非常節儉。當地的消費水平相比上海並不高,但從來沒見過他奢侈鋪張,住宿和飲食都非常簡單,租非常便宜的房子,幾乎頓頓自己下廚。開始覺得大概是他習慣於節儉,後來才發現的確是囊中羞澀,甚至還見過他在街邊擺地攤。“我不只一次對他說,讓他為自己考慮一下,為別人做了這麼多事情,結果自己生活這麼艱難,這也不是回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