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遊客在美國被評最不討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6 17:15:59  


 
  而藉著國慶假期到美國進修的媒體人士苟先生,對國人在外旅遊時舉止上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是深有體會。昨日,苟先生跟朋友一同參觀加州久負盛名的古堡———赫斯特古堡,路遇一隊操著江浙口音的旅行團。面對城堡裡各種形態優美的雕塑,除了驚歎之外,有的團友忍不住將“鹹豬手”伸向了這些古雕塑,一邊撫摸,一邊叫親友幫忙拍照。古堡的工作人員試圖通過導遊阻止這種破壞文物的行為,不過卻不奏效,最後不得不親自出面喝止,讓在一旁的苟先生也覺得十分難堪。 

  場景 2

  吃自助餐 插隊浪費屢見不鮮 

  馬林是深圳一家醫院的兒科醫生,今年初他和太太去了一趟美國。提起國人在外旅遊的陋習,他表示最讓人深惡痛絕的就是大嗓門的習慣,有的在公眾場合大聲打電話,或者在餐館裡大聲交談,常常引得當地人側目。即便是參觀博物館這麼莊重、肅穆的地方,某些團友的手機也經常不關,鈴聲還是《最炫民族風》。有時鈴聲大作時,在其他老外的注視下,連他都忍不住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讓馬林覺得有些汗顏的是,當時國內在提倡“光盤”行動,一些團友在國外卻大手大腳鋪張浪費。遊覽拉斯韋加斯時,旅行團會安排大家吃自助餐,不少人看到雪蟹腳、生蠔、刺身時,生怕去晚了沒得吃,結果插隊屢見不鮮,也有人撐不下又貪多,盤子裡裝滿了海鮮。美國人注重隱私,一張桌子至多坐三四人,但許多愛熱鬧的團隊自作主張拼成一個大桌,往往在他們離開時,一張大桌子上能看到幾乎所有餐盤裡都剩下沒吃完的食物。 

  馬林表示,在當地,浪費食物會被視作對當地文化不尊重,但即使吃飯前導遊多次提醒大家吃多少拿多少,避免浪費,但不少團友還是大手大腳。最後導遊不得不守候在取海鮮的餐盤處,規定吃多少拿多少,情況才有所收斂。 

  場景 3

  搭乘地鐵 前擁後擠只為搶先 

  來自中國的胡敏之目前就讀於紐約大學藝術系,因為經常去唐人街打零工,她在地鐵上常會遇到來自中國的遊客。她透露,這些遊客通常是夜晚乘坐地鐵去看唐人街的夜市,紐約的地鐵線多達24條,地鐵上的人通常不算多,但中國遊客卻常常在準備下車時,將其他人推開或者擠開,目的只是為了搶先一步下車。 

  “上地鐵的時候也是,他們都不等地鐵上的乘客先下來,只顧著自己往上衝,生怕被落下。”胡敏之透露,究其原因,大概是這些遊客在國內等地鐵時就沒有形成先下後上的習慣,她還是希望同胞們在國外能夠遵守當地習慣,畢竟他們在國外就代表了中國人形象。

  視點 

  行業人士:中日遊客素質反差鮮明 

  劉芸慧來自台灣,和胡敏之一樣,她也是留學生,目前在美國一家旅行社做兼職導遊。除了來自中國大陸的旅行團,她還為來自香港、台灣地區乃至日本的赴美旅行團提供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