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習近平演講成語與花絮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3 14:12:05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今天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在是次演講中,習近平以印尼問好,以印尼語結尾;同時他還在演講中多次引用名言。
 
  據大公網報道,在演講的開頭,習近平以印尼語“Apa Kabar(阿巴嘎壩)”向觀眾問好。“Apa Kabar”為印尼語你好的意思,相當於英語的“how are you”。在演講的最後,習近平又以“Terima Kasih(德里馬嘎西)”作為結尾。該詞彙的意思為“謝謝”。
 
  除了用印尼拉近距離外,習近平在演講中還提到了印尼民歌《梭羅河》。《美麗的梭羅河》(印度尼西亞語:Bengawan Solo)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風的音樂作品,除了風行於印度尼西亞本國以外,二戰後在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均有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歌曲之一。
 
  這首歌由印度尼西亞業餘作曲家格桑.馬爾托哈爾托諾於1940年所寫成,風格來自當地的受葡萄牙音樂影響的Keroncong風民歌。這首歌很快在當時的爪哇社團風行開,隨之推廣到整個印尼乃至東南亞。自1957年馬來西亞歌手潘秀瓊在香港首先用國語演唱了這首歌之後,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數不勝數的華人音樂家都貢獻了他們各自的版本。
 
  在中國大陸這首歌也格外有名。由於印度尼西亞屬於第三世界,這首民歌風的作品也因為“朋友遍天下”、“第三世界國家團結緊”等政治方面的需要,而具有相應的政治正確性,作為“革命歌曲”而得到官方認可的廣泛的傳播。

  演講中的名言
 
  (1) 講信修睦
 
  釋義: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講究誠信,培養和睦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計利當計天下利
 
  出處:此句出於廖承志致蔣經國信。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給台灣的蔣經國發出一封公開信——《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信是用電報發往台北的,並刊發在7月25日的《人民日報》上。原文為:吾弟(蔣經國)嘗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自勉,倘能於吾弟手中成此偉業,必為舉國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國家,名留青史。
 
  (3)守望相助與唇齒相依
 
  釋義:守望相助,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等,鄰近的各個村落互相看守,互相瞭望;唇齒相依,像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
 
  出處:“守望相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唇齒相依”出自《三國志.魏書.鮑勛傳》,原文為“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
 
  釋義:合抱:兩臂圍攏,形容樹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細小。粗大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
 
  出處:《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釋義:要像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河水一樣的胸襟寬廣,以容納和融合來形成超常大氣。
 
  出處:這八個字語出林則徐題於蘇軾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最早出自晉代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其言包含廣也。”“有容乃大”則出自《尚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6)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這是習近平第二次引用這一名言,上一次引用是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的講話上。
 
  釋義:取得偉大的功業,是由於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在於辛勤不懈地工作。
 
  出處:《尚書-周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