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伊關係能否迎來回暖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9 12:52:36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從伊朗提出要與美國“建設性接觸”到美伊總統歷史性通話,兩國之間近來釋放的一連串“回暖”信號格外牽動國際社會目光。

  新華社報道,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曙光是否真的出現?美伊關係能否迎來解凍暖流?分析人士認為,正見招拆招的美伊雙方恐怕心知肚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的“熱烈歡迎”之下仍是“謹慎樂觀”,未來仍有許多障礙需要一一克服。

  (小標題)美方熱絡“接招”

  過去一週來,伊朗總統魯哈尼用一系列釋放善意的表態完成了自己以總統身份在聯合國大會上的首秀。赴美前後,他先後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信、在美國主流報紙上發表評論文章、接受美國媒體電視專訪、通過社交媒體發佈信息,並在聯大發言時正式提出要與西方、尤其是美國展開“建設性接觸”。一些美國媒體和學者甚至以“魅力攻勢”來形容其一連串台前表現。

  面對伊朗令人驚訝的“口風”轉變,美國回應迅速。

  按照白宮官員的說法,出於對伊朗率先遞送橄欖枝的回應,美方主動向對方提出在聯大召開期間安排兩國領導人非正式會面或握手機會,但伊朗方面出於國內顧慮而最終予以拒絕。儘管備受外界期待的“偶遇”不成,但白宮說奧巴馬並不感到失望。

  兩位總統分別指派各自外交團隊參與圍繞伊核問題的新一輪外交努力。26日晚,伊朗外長扎裡夫首次與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六國外長就解決伊核問題面對面交換意見。扎裡夫和美國國務卿克里隨後還展開了兩國多年來罕見的高層會面,可謂本屆聯大期間一大焦點新聞。克里在會後說會談“有建設性”,稱讚扎裡夫對未來展示出“不同以往的口徑和願景”。

  奧巴馬27日宣佈,他已與魯哈尼通電話,主要探討了圍繞伊朗核問題近日正在展開的最新外交努力。這是雙方斷交三十多年來兩國總統首次直接對話。

  奧巴馬說,儘管伊核問題障礙不少,但他相信各方有可能找到“全面的解決辦法”。他和魯哈尼在電話中表示將指派各自政府外交團隊繼續與其他各方一道努力,爭取“迅速達成協定”。

  (小標題)重視難得機遇

  奧巴馬說,他相信美方正面對一個與伊朗新政府關係取得進展的“獨特機遇”。

  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波拉剋日前撰文說,倘若此番外交努力真能促成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協定,對美國及以色列、沙特等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而言可謂“天賜禮物”。對中東和平和美國外交政策來說,這可能是多年來解決中東地區一大棘手難題的“最佳機會”。如果錯失這一機會,美國今後可能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兩難選擇——要麼面對一個“擁有核武”的伊朗,要麼在中東地區發動又一場戰爭來阻止伊朗“擁有核武”。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馬洛尼認為,伊朗此次顯示出急於在改善與美國關係方面取得一些成果的姿態,這並非壞事。此前一直是華盛頓方面更擔心伊朗拖延談判時間,而現在雙方似乎都具備快速達成實質性協議的動機。

  美國中東問題專家克勞森在《外交》雜誌上撰文分析說,伊朗新一屆政府此次遞送橄欖枝之舉看似意外、實有內因:一方面伊朗連年面臨制裁,財政壓力巨大;另一方面伊朗民眾對經濟惡化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強。因此,魯哈尼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這就需要改善與西方關係,緩解外部壓力。

  (小標題)前路障礙仍多

  無論是率先“出招”的伊朗,還是順勢“接招”的美國,雙方眼下無疑都在揣測對方的動機及誠意。分析人士認為,伊朗方面繼續發展核項目的意願和美國中東政策的根本目標並未發生實質轉變,這意味著雙方在今後的接觸中仍面臨不少障礙。

  雖然在台面上的回應頗顯熱絡,但美方態度仍然謹慎。用克里的話說,一場會面無法解決所有問題,還有太多工作要做,以期達成“更實際的成果”。奧巴馬則直言,美伊兩國總統跨越30餘載首度對話,本身就凸顯兩國之間深深的互不信任,美方也清楚尋求共識的努力面臨艱巨挑戰。

  克勞森指出,伊朗核問題仍存諸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儘管魯哈尼被西方社會認定為伊朗政壇“溫和派”,但他畢竟也是伊朗“體制內的人”,否則也不可能參選總統。儘管魯哈尼表現出想儘快達成協定的意願,卻並未對伊朗可能接受的條件有明確表態。另一方面,面對伊朗送出的橄欖枝,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能夠給予怎樣的“回饋”——尤其是在減輕制裁方面,也是一個問題。

  馬洛尼認為,如果圍繞伊朗核問題的最新外交努力不能很快取得實質性成果,伊朗國內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所默許的這種“外交試水”的支持很容易減退。

  而波拉克認為,美國擔心,如果減輕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受到的壓力減少,尋求合作的意願可能也會減少,從而給伊核問題的進一步推進增添變數。更重要的是,雙方在是否允許伊朗繼續擁有鈾濃縮能力等核心問題上很難達成妥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