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胡錫進:環球將別於南方報業 成另一舉旗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7 14:08:28  


 

  “當時的國際報道不寫國際上對中國的負面看法,”一位《環球時報》資深員工回憶,“寫中國的外事活動也中規中矩,比如領導人出訪或者外國政要來華,媒體只報友誼長存,但我們開始去寫更深入的東西:訪問目的是什麼,兩國有什麼利益衝突嗎?”《環球時報》在市場求生的探索中,無意完成了國際報道思路的最早變革。

  1998年《環球時報》在頭版描述克林頓“帶著壓力來華”,並且第一家報道了朝鮮大饑荒,描述中國大使館外的草都被饑民拔光了。甚至開設了一個名為“言論”的專欄,《中國如何打好日本這張牌》《中國訪問越南是為什麼》,這個專欄當時由胡錫進負責。

  突破傳統帶來了市場,也帶來了壓力,《環球時報》開始收到外國使館的抗議,言論版曾一度被撤銷。

  從“中國本位”到“綁定中國崛起”

  但無論是報道還是言論,《環球時報》都具有鮮明的“中國本位”,何崇元也直言《環球時報》奉行愛國主義。在這一特點形成的過程中,《環球時報》遇到了一個歷史時機。

  1999年5月,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環球時報》利用駐外記者的現場資源,打破周報的束縛,迅速推出特刊,一天內發行量由40多萬份增長為78萬份。當時許多抗議遊行的學生,手里舉著的就是《環球時報》這期特刊。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在《環球時報》上找到了出口。

  2個月後,《環球時報》刊文大加鞭笞李登輝和“兩國論”,發行量再次猛增。到2001年,憑借對中美撞機事件和“9.11”的報道,《環球時報》發行量據稱已接近200萬份。

  《環球時報》在“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可以說時運頗佳,但背後也有其成功的必然條件。“兩撞”和“兩國論”,是幫助《環球時報》上升的轉折,何崇元說,這“兩撞”是撞給全世界的,不只給《環球時報》。

  何崇元的“中國本位”,使《環球時報》在諸多競爭對手中成為特征最鮮明的一個。而台灣的陳水扁、日本的小泉純一郎、美國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為《環球時報》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熱點。

  2005年下半年,執掌《環球時報》12年的創業元老何崇元獲提升,副總編胡錫進接任。當時胡面臨的重大困難就是改日報。這是何已在漸進實施的既定方針,當時《環球時報》一周3期,發行量每期120萬份左右,預計改日報後將降到每期80萬份,在送別何崇元的宴會上,環球時報一位高層說,要是突破不了80萬,我們一起去跳黃河。

  胡如履薄冰。2005年上半年,房地產等行業不景氣,中國的報業市場由熱轉冷,傳統媒體開始受到新興媒體明顯的巨大壓力。一位《環球時報》的員工回憶,胡錫進認為都市報今後技術上的創新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比拼的是如何吸引讀者的眼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