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厲以寧談經濟改革:涉土地改革等8個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7 10:44:03  


 

  改革是解決機制問題,宏觀調控作為外來的一種力量,是對經濟的干預。所以,絕對不要因為宏觀調控有點成效就頻繁利用,而結果對經濟造成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在投資怪圈中擺脫不開。改革是不能拖延的。若不依靠改革來健全內在機制,那麼越拖到後來,代價會越大,成本會越高,而且難度越大。所以,在宏觀調控問題上,一定要以改革為主,不能依賴宏觀調控。宏觀經濟調控應該重在微調,重在預調,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採用,一般情況要避免採用。

  現在,經濟學界中有兩種觀點爭論。一種觀點是,從去年開始,我們經濟增長率在滑坡,所以國外“唱衰”中國經濟的人說,中國經濟將會從此一蹶不振。

  這個觀點不對。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今年中國維持7%-8%的增長率是沒有問題的。7%的增速,也絕不是一個低速度,而是一個中等偏上的速度。再想回到過去每年10%以上的增長,現在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不可能?因為付出的代價多大,10%的增長率,環境承受得了嗎?結構調整得了嗎?在原有的基礎上加碼,結果產能過剩的現象會不斷地出現。

  另一種觀點是當前要加大投資促使經濟增長,防止滑坡。加大投資想過經濟增長質量嗎?如果再增加幾萬億投資,中國經濟的後遺症將越來越大,使得中國經濟長期不能擺脫這個陰影。

  投資是要增加,但今後應著重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的投資增大;二是民營經濟投資力度加大;三是基礎設施環境工程的投資要加大。這些是為中國經濟增長準備後勁的。

  投資固然重要,但應該考慮到中國的大局,當前絕不能夠又來一個幾萬億投資,這樣下去,對中國經濟長遠是沒有好處的。再一次組織增大投資,實際上會使中國經濟捲入到一個貽患無窮的地步。

  寧可速度慢一點。最近一段時間能保持在7%-8%的增長就行,不要追求過高的增長率,重在結構調整。

  中國的宏觀調控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能夠照搬國外的增長模式。中國是一個雙重轉型的國家。第一種轉型叫發展轉型,為發展經濟學所研究的,一個經濟體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現代化社會的轉型;中國還有第二個轉型是體制轉型,即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到市場經濟體制。對中國來說,這兩個轉型是重叠一起的,全世界沒有先例。

  在中國的雙重轉型中,中國經濟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說,現在有觀點認為貨幣流通量要控制,不能太大。這是貨幣學派的一個觀點,是根據國外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而提出來的,但對中國來說,不適應。

  在雙重轉型下,原先中國農民被排除在市場經濟以外,跟貨幣經濟接觸很少,但是現在廣大農民都捲入到市場中間。農民吃的糧食,不是自己種的。自己種的賣了,他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要到市場上買,很多要通過貨幣進行的,但是過去是沒有的。所以,農民捲入到市場經濟中來,貨幣流通量一定要增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