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廉署被誰政治化?反對派濫用舉報大起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1 11:22:01  


 
  另一方面,如果被舉報者本身是有些地方觸犯法例,他們可能因看到舉報者所造成的大肆報道,提高警覺,更可能即時與其他涉案者“夾口供”,進行威迫利誘、毀滅證據等,這都加大廉署調查的難度,這對真正追求廉政的人士而言絕不是好事。

  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和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到廉署舉報的行動便可供各方評價。2012年10月31日,林卓廷便到廉署舉報,在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林奮強說賣樓時給予地產代理額外佣金,對買家不公平,可視作非法回佣,有觸犯防止賄賂條例之嫌”。然後林卓廷便以曾任職廉署調查主任的身份,四處接受關於林奮強事件的訪問。當2013年8月1日,林卓廷知道林奮強不會被起訴,仍不作道歉,反而在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林奮強“早前多次前言不對後語,已經失去行會成員應有的公信力,請辭是知所進退的表現”。事實上,對反對派而言,此刻林奮強是否犯法已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舉報行動創造更多反對聲音,目的是要把林奮強拉下馬來。

  林卓廷扮“廉政專家” “放生”黨友 

  另外,有政治人物表示有地產商曾以一年一厘息,借7,000萬元給張震遠。就著有關消息,林卓廷於2013年5月31日向廉署舉報,去信要求調查事件。民主黨也舉行“要求徹查張震遠”的記者招待會,預告在立法會爭取成立特別事務委員會跟進事件。2013年6月20日及21日,廉署便回覆林卓廷指投訴內容“建基傳媒報道資料”,林卓廷亦“未能就投訴提供進一步資料”,研究後認為“沒有足夠資料及基礎展開調查”,廉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亦同意決定。但是至2013年8月5日,林卓廷表示對廉署的決定感到“難以理解”。在記者追問下,他又拿不出實質證據。

  值得一提的是,努力塑造“廉政專家”形象的林卓廷,卻對包括其黨友在內的國泰邀請立法會成員遊法國事件,表示“要有證據證明款待影響議員決定才算有利益衝突”,並不像以往般大張旗鼓,向廉署作舉報。他是否一位擁有雙重標準的政客,相信市民自有公論。

  廉署調查進展 “吳文遠”網上“直播” 

  2013年4月24日,一個名為“吳文遠Avery Ng”的facebook用戶表示“湯顯明,你沖定咖啡畀自己飲啦,我星期六就會帶隊到廉署舉報”。4月25日,一個名為“吳文遠”的facebook用戶表示26日“11時將到北角廉政公署總部舉報前廉政專員湯顯明用公帑宴請內地官員超支數倍,涉嫌濫用公帑,請會員到場聲援”。4月26日,吳文遠等帶備茅台酒道具,前往廉署舉報前廉政專員湯顯明;5月14日,同樣一個名為“吳文遠”的facebook用戶表示“剛剛收到ICAC電話,廉署會對湯顯明展開刑事調查!”5月27日,吳文遠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為他落口供的廉署人員表明,負責調查貪湯案的人員不會與湯顯明有關連,是首次有廉署調查人員向他這樣說”。這種日日報道的舉報方法是否合適,值得商榷。

  相信真心打造香港零貪腐的人士,都希望廉署的調查工作能順利進行,決不希望涉事者能逃離法網。然而近年部分反對派針對政治人物,以鋪天蓋地的宣傳方式向廉署舉報,並不斷更新有關廉署的調查工作。結果舉報者成功爭取曝光機會,增加知名度,而廉署卻淪為政治工具。就此,行政長官明確表示不希望廉署成為政治工具,正顯示其對香港廉政工作的重視。

  以下是一份在過去一年多,有關人等到廉署進行的所謂舉報投訴的清單。其舉報是為了肅貪倡廉,還是政治追殺,請公眾作一判斷。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