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習近平訪中亞:新絲路的大合作與大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8 13:43:23  


  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2100多年前,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自此,一隊隊馱著彩綢與瓷器的駝隊穿越孤煙大漠,踏出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商貿大道與文化交流之路。鬥轉星移,沙飛沙落,如今,古老絲路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據新華社報道,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中首次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地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從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區域大合作格局。

  與昔比,今非故。20多年來,中國同歐亞國家關係快速發展。曾經的悠悠駝鈴、漫漫古道正在變成互聯互通的鐵路公路網、油氣管線網、電力通信網;沿絲路而行的也不再只是綾羅綢緞、寶石香料,還有琳瑯滿目的商品、自由流動的資源與資本。

  共同建設絲路經濟帶,著眼的是以合作促發展的大格局。絲路經濟帶總人口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歐亞各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建設絲路經濟帶,有助於歐亞各國把潛在的人口、資源、市場和技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作。

  共同建設絲路經濟帶,是以發展促穩定。歐亞腹地在世界經濟政治版圖佔據獨特而重要的位置,但同時也是“三股勢力”較活躍的地區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成為本地區各國的共識。

  過去10年,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貿易總額,從254億美元提升至37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30.8%。共同建設絲路經濟帶,將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新的支撐。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擴大向西開放,將為中國對外貿易與投資培育新的增長點。

  絲路復興,正當其時。共同建設絲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既順應了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區域合作方興未艾的世界潮流,也反映了全球經濟重心逐漸東移、新興國家逐步崛起的世界大勢。2008年金融危機後,新興國家沉著應對,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重要引擎。共同建設絲路經濟帶,將促進歐亞大陸經濟整合新格局。

  而從更廣闊的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背景看,絲綢之路連接了世界幾乎所有的文明形態。正如習主席在演講中所言:“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

  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我們相信,絲路經濟帶這一創新的大合作模式將重現古老絲路的輝煌,成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