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新一輪“讀書無用論”回潮 引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5 15:49:00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上大學將是一筆“失敗的投資”,中國成都一位父親“不供女兒上大學”的言論近日引發網絡熱議。而一項有關於此的調查顯示,一萬多名網友竟有七成支持其父親,認為“讀大學不是唯一出路,在哪裡都可以學習”。

  “此事本身是極端個案,投票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支持者肯定有戲謔和發泄的情緒,但確實反映了民眾對高等教育失望的現實。”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說。

  新華社報道,近年來,“北大畢業賣豬肉”“百萬高考生棄考”“最難就業季”等高等教育相關新聞屢屢刺痛民眾神經。教育公平日漸式微、就業艱難上升受阻、高校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新一輪“讀書無用論”在社會輿論中蔓延開來,暴露出中國高等教育弊病和社會的複雜心態。

  中國前兩次“讀書無用論”思潮分別出現在上個世紀70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以“知識分子是‘臭老九’”和“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等口號為鮮明特徵。最近的這次“讀書無用論”則與中國大學擴招和就業壓力增大有較為直接的關係。

  中國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尊重知識、崇尚讀書的諺語名句。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之後,大學生“成龍成鳳”競爭愈加激烈,與以往人們對天之驕子的期望落差加大。“生源大幅增加後,教學品質和培養效果很難得到保證。”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大學已不是象牙塔。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王寶山在今年年初的兩會上表示,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轉化成大眾化之後,大學生及其家長對就業的期待和社會需求存在巨大矛盾。“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提高到目前的30%左右。”王寶山說。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如今就業形勢和教育管理模式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以前文憑還比較值錢時,大家認為讀大學有價值,而當僅憑一張文憑找不到好工作時,就認為讀大學沒意義。”熊丙奇說。

  據儲朝暉介紹,2010年,他在對比各地高三學籍人數與高考報名人數之後測算出,全國大約有80萬名學生棄考,2013年全國棄考學生大約在100萬人。

  “百萬人棄考昭示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失望、不滿以及對就業難的消極情緒。”山東大學教授王忠武表示。

  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達到699萬,從目前情況來看,就業情況並不理想。再加上,中國社會屢屢出現的“拼爹門”“關係戶”以及“蘿蔔招聘”等,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業不公的現狀。這些都讓各界對高等教育日漸失望。

  專家表示,當今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轉型升級速度加快,人才需求變化很快,高校課程教學設置並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高校在學科設置方面,一定要考慮實際的市場需求,並能根據市場需求隨時調整。現在的教育過於強調知識的傳授,缺乏治學方法和文化素養、就業技能的培養。”

  事實上,與大學生就業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各地不同程度出現的“民工荒”以及部分職業、技術類院校動輒95%以上的就業率。

  提高品質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在社會各界已達成共識。專家表示,當前科教領域頑疾較多,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亟需深度改革。另外,從高等教育到學前教育教育公平都有待提高。

  “無論如何,中國高等教育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現在是要研究如何把高等教育改革好。”王忠武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