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兩大手段“扮靚”業績
在宏觀經濟上半年復甦偏弱的背景下,14家虧損央企能取得如此業績,著實不易。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扭虧幅度最大的幾家公司之所以扭虧,並非因為主業的反轉,而是依靠甩賣資產、調整會計處理等兩大最常見的手段“扮靚”業績。
業績“反轉”最具戲劇性的當屬去年虧損前三甲之一的中國中冶,今年上半年實現盈利14.8億元,較之2012年上半年虧損1.86億元明顯好轉。翻查去年年報,若非去年下半年業績“突變”,導緻全年虧損近70億元,公司亦不會擠入虧損前三甲。究其原因,去年底公司計提大量減值準備是拖累業績下滑的關鍵因素,其中最大的一筆“損失”對應為所持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應收款項、計提的壞賬準備。“葫蘆島有色”的身份就是另一上市央企*ST鋅業的大股東,去年12月,中國中冶將所持葫蘆島有色股權轉讓予其大股東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由此轉回了以前年度超額虧損,但仍然無法覆蓋上述減值準備計提的額度,導緻減少公司合併報表利潤23億元。同時,由於光伏行業2012年陷入冰點,其下屬的洛陽中矽虧損超過10億元。進入今年上半年,由於葫蘆島有色不再並表,且光伏行業亦已見底,讓中國中冶上述兩大不利因素或消除或未惡化,由此業績走出低谷。
*ST鞍鋼扭虧力度更甚。去年公司因為全年虧損近42億元,戴上了“*ST”的帽子。今年上半年,公司盈利超過7億元,相較上年同期虧損近20億元可謂“天壤之別”。但其大幅扭虧的原因是公司出售了嚴重虧損的資產,同時從今年1月1日起,變更會計政策,將固定資產折舊制度變更以降低成本,從而增加了淨利潤。若從基本面看,鋼價儘管一季度呈現積極因素,但是二季度大幅下滑,公司二季度盈利較一季度明顯下降。
而“減虧”的兩家企業一如既往地採用了資產剝離的老手法,原因在於依靠主業提振“療效”太慢。*ST遠洋、中國鋁業今年上半年分別虧損9.9億元、6.2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虧損額48.7億元、32.5億元大幅好轉。對於*ST遠洋而言,BDI的反轉難掩運力過剩的窘境,行業基本面雖然不如以往糟糕,顯然亦不足以如此支撐“翻身”,其正是通過出售中遠物流和中集股權獲得超過30億元的一次性投資收益,才讓虧損較去年同期大幅縮窄。鑒於盈利拐點尚未到來,上半年“換帥”之後的*ST遠洋,其今年全年要實現扭虧,仍有賴於下半年繼續出售資產——半年報發布當日,公司宣布出售兩家公司對應股權,預計貢獻的利潤又可以超過30億元。
至於中國鋁業,其上半年利潤中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超過27億元,由此緩解了整體的業績壓力。但從基本面看,國內產能過剩短期仍然難以改變,基本面疲弱,鋁價將繼續承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