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學生“開學經濟” 盲目攀比“超錢”消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2 10:11:20  


 
  與此同時,一份“大學生戀愛賬本”在這個開學季瘋傳於網絡,這份內容詳細的大學戀愛消費清單,最終得出“大學生沒萬把塊閑錢不要輕易戀愛”的結論。
 
  如今的大學生每個月到底需要多少開銷?中國人民大學大三學生陳磊給記者列舉了自己的日常開銷:三餐都在食堂每日需要20元,一個月吃飯消費最低600元,圖書報刊200元,網費、通訊、日用品開銷200元。“1000元是基本的生活學習開銷,除了這些,和女朋友約會,和同學朋友外出郊游聚會,必要的休閑開銷也不小。”
 
  從大二開始戀愛的陳磊,在剛剛過去的七夕節,給女友買了一束玫瑰花,兩人在一家港式餐廳吃了飯,這天陳磊共花了500元。陳磊向記者介紹,去年聖誕節他的一位同學為了給女友一個特殊的表白儀式,從布置場地到購買情侶戒指,共花5000多塊錢。“我們不需要那種大場面,但是,戀愛中男生總是要多花錢的嘛。”陳磊笑稱。
 
  與男生的“戀愛消費”相比,首都師範大學大三女生沈晨告訴記者,女生每月消費多少,主要取決於逛街程度。沈晨說,除了餐飲和學習材料支出,衣服和化妝品漸漸成為支出中的大項,“不知不覺,一個月網購花的錢有時候都不止1000塊”。
 
  圍繞上述爭議的“大學生活費”,網絡上,一份五千餘人參與的“微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將大學生生活費月標準投在1000元以上的區間檔。從採訪和調查可以看出,“月生活費千元起步”已被大學生的普遍認同,而諸如戀愛、聚會、旅遊、網購等項目也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為是“必要開銷”。
 
  水漲船高還是攀比虛榮?校園貧富差距存隱憂
 
  當然,大學生消費的逐年趨高,有著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等“水漲船高”的大背景。但是,如果購物追逐高檔時尚,飯局應酬毫無節制,戀愛支出過度等現象普遍存在,校園裡虛榮攀比的消費心理就必須引起警惕。
 
  “大學生群體尚未經濟獨立,他們的理財能力尚未成熟,如果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無限制地去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甚至助長孩子的奢侈消費,極有可能讓孩子養成不正常的財富觀和價值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是每個家庭的自由選擇,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說,消費要區分合理與否,作為家長,有責任教育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財富觀,培養其節儉自立意識。
 
  其實,在大學校園蔓延的“超錢”消費風還有更令人擔憂的隱患。每年開學季,當社會關注“逐年攀高”的開學賬本之際,新生大軍中的貧困生群體卻只能通過助學貸款開啟自己的大學時代。同樣進入校園,當部分學生的消費觀越發“超錢”,校園裡的貧富差距現象也更加明顯。
 
  今年7月22日、23日,中國青年報連續兩天以“新校園分裂”為題刊發大篇幅文章分析討論,10年來大學校園中貧富分化導致的“校園分裂”現象及其隱憂。文章中,一位畢業於本世紀初的年輕教師稱,他們那時,“富一點的學生一個月400元錢生活費,窮一點的學生200—300元”,如今,前者是寶馬開進校園,後者只是將200元提高到600元。
 
  “社會性的貧富差距自然也會代際傳遞,投射到大學校園裡,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現實,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財富觀。”熊丙奇說,整個大學時代,不論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家長和學校都應該向孩子輸入正確的財富觀,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不攀比,讓自強自立成為他們心中共同的追求。(文中部分姓名為化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