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人收緊錢包刺痛外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6 14:45:21  


資料圖片:7月9日,市民在上海一超市購買衣物。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23日載文《國消費者收緊錢包刺痛外國公司》,摘要如下:

  無論是零售商還是小產品生產商,形形色色的公司都公布在華業績疲軟,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削弱了當地政府通過刺激國內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努力。

  日本佳能公司7月將年底的利潤預期調低至3800億日元(約合38.9億美元),比3個月前的預期調低了16%。耐克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公布中國業務銷售額下滑。蘋果公司7月曾表示,在截至6月29日的財季,來自大中華區的收入同比降低了14%,至46億美元,環比降低了43%。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表示,公司總是對股東們喋喋不休地說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5%,銷售額增長20%。但這種增長勢頭已經減弱。

  許多公司都把業績表現不佳至少部分歸咎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認為這影響了刺激消費的努力。中國國家統計局稱,中國7月零售額同比增幅由2012年的14.3%降至12.8%。雖然消費者信心較6月小幅增長,但仍接近國家統計局公布該數據2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但是,情況也並非都那麼暗淡。德國運動產品公司阿迪達斯第二財季大中華區銷售額增長6%,此外,法國與台灣合資的高鑫零售有限公司2013年上半年在中國大陸的284家門店的淨利潤增長了15%,至人民幣15.8億元。乘用車銷售也一直保持穩健勢頭。

  一些分析師樂觀地認為,中國的消費者支出放緩只是暫時的。

  裡昂證券的分析師魏曉坡表示,他不認為消費品銷售低迷完全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疲軟造成的。當宏觀經濟前景暗淡時,非必需消費品的需求就會受到抑制,然而一旦宏觀經濟前景改善,這類需求就會回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