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或不入役空軍
2012年10月31日,殲-31“鶻鷹”戰鬥機在萬眾矚目中首飛成功,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終於在世人的關注下扔掉了“靠仿造俄羅斯蘇霍伊戰機而生存”的帽子。而隨著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人們再一次將溢美之詞獻給了沈飛。或許很多人會期待“鶻鷹”戰鬥機的早日服役,但讓人失望的是,也許“鶻鷹”戰鬥機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國空軍的裝備序列里,因為殲-31“鶻鷹”戰鬥機並沒有被國家立項。換言之,這是沈飛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企業項目,類似於出口型的“梟龍”戰機,國家沒有立項和投資,因此也沒有採購的必然性,所有的市場風險將由沈飛和中航承擔。
根據601所(沈陽飛機研究所)李天院士的個人傳記所述,“鶻鷹”戰鬥機的來歷被解釋得一清二楚。“2007年10月底,總裝備部正式發文宣布611所(成都飛機研究所)的方案勝出,並以611所為主,601所參加,共同組成國家隊進行新一代戰機(殲-20)的聯合研製”。
李天院士在傳記中稱,當時所領導考慮不能由此就停止對新機的研究工作。所里決定自籌資金開發一個新的項目(殲-31“鶻鷹”戰鬥機)。實際上,企業自籌資金研製戰鬥機正在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常見現象,除“鶻鷹”和“梟龍”外,L-15高級教練機也是企業自籌資金研製的。這些都說明,中國航空企業已經具備相當的資金和研發實力。
國產四代機瞄准出口市場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指出:“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基本都採購了美國的F-35戰鬥機,但F-35戰鬥機在試飛中接二連三地出現故障和技術問題已經讓這些採購國憂心忡忡,甚至不滿”。而F-35的單價從2001年之後暴漲了75%,這也令項目各開發國失去原有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