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10日在天津會見了正在這裡參訪的高雄市長陳菊,雙方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加強兩岸城市交流進行了交談。 |
中評社台北8月14日電/中國大陸不計前嫌,允許高雄市長陳菊再次到大陸訪問4個城市,以便她邀請大陸市長參加高雄市主辦的“亞太城市高峰會議”。陳菊曾在2009年為了舉辦“高雄世運”登陸,但返台後因為播放宣揚疆獨理念的影展影片,又會見了達賴,大陸一度將她列為“拒絕往來戶”。
旺報今天社評說,陳菊再次獲准登陸,一般解讀中共願意打破藩籬,積極與民進黨交流,但此時大陸國台辦又在例行記者會中發出明確訊息:大陸對民進黨的政策沒有變化,“民進黨不改變‘台獨’立場,我們就不會與其進行黨際交流。”大陸一方面對陳菊表現出“不計前嫌”的寬鬆態度,另一方面卻又發表立場強硬的聲明,矛盾作為令台灣許多人,尤其是不瞭解中共政治文化的民進黨人感到困惑。
其實,要了解大陸的民進黨對策,可以用“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方式來思考。
“個體主義”是西方自由主義的基礎,也就是每個人都有他的個別行為與人身的自由。“集體主義”是認定集體的行動有其既有基礎,才會考慮給予個體的自由。
從這兩個角度結合來看,大陸對民進黨的接觸就是兩者合一的作法,甚至也可以說還存在“兩手策略”,也就是大陸可以跟民進黨的個別人士交往,但是又在“集體主義”的限制之下,無法跟不願意“放棄台獨”的民進黨交流,所以這時國台辦的再次聲明,目的就是在糾正許多人的誤解,認為大陸既然可以跟個別的台獨人士交流,必然也可以放寬交流的前提範圍,開啟民共政黨交往大門。
大陸國台辦針對陳菊訪陸所發表的聲明,其實跟既定政策並沒有差別,最近一次的類似聲明,是今年6月17日在廈門舉辦“海峽論壇”,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致辭:“我們熱情歡迎台灣同胞前來旅遊觀光、交流參訪。即使是那些曾經支持過、追隨過、從事過台獨的人,只要他們有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意願,我們也歡迎他們來大陸走走看看。”
俞正聲這一說法,曾被民進黨人士擴大解讀,認為中共對民進黨的交流條件在撤退,包含現在還沒有放棄台獨的人士,大陸也願意跟他們進行交流。
但是俞正聲的說法是指過去曾經從事過台獨的人士,但現在“有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意願”的民進黨人士,這裡面並沒有提到現在還在從事台獨,以及集體的民進黨。使用最寬鬆的方式解讀,俞正聲這個說法是指願意與個別民進黨人士交往,並沒有說中共願意與未放棄台獨的民進黨進行“黨對黨”交流。
從這裡也可以理解,大陸對民進黨的政策,雖然有與時俱進之處,放寬個別民進黨成員登陸的條件,但是對集體的民進黨,並沒有任何放鬆的意思,大陸這次利用陳菊再次登陸訪問時發表聲明,就是要正告民進黨,如果不放棄台獨主張,就不要幻想跟中共進行黨對黨的交流。
當然,大陸這次的重新聲明,對民進黨正在進行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以及“華山論劍”的辯論,無疑是揮下重重一棒。未來民進黨再怎麼討論出對大陸的良好政策,只要民進黨沒有放棄“台獨黨綱”,那麼民進黨有再好的構想,也不可能取信於大陸,讓中共願意放棄他們所堅持的交流前提。
大陸會在這時重新發布聲明,必然也是考慮到兩岸交流已經在人流與物流有相當的往來,大陸不可能再完全拒絕民進黨個別人士登陸。但是在個別的交流中,大陸也希望民進黨能夠認清兩岸發展的情勢,絕不能再走回頭路,所以民進黨如果要跟中共進行黨際交流,還是只有放棄台獨黨綱,才有可能實現民共之間的“黨對黨”交流。
對紅藍綠三黨演義,民進黨人士有一些奇幻的想法。第一,相信大陸“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因此會逐步開展與民進黨的交往關係。第二,“頭過身就過”,只要民進黨員持續登陸與大陸交往,就可以慢慢實現民進黨對大陸的“軟著陸”,解決民共僵局。
了解中共政治文化的人都理解,這兩個思考邏輯下,民共關係只是“奇幻漂流”,永遠不會找到陸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