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舞台上,中國隊其實相當於“夢之隊”,19次參加亞錦賽15次奪冠,歷史戰績無人能敵。長時間的壟斷地位讓中國男籃積累了心理上的自豪感,但懈怠、自大的情緒也難免衍生出來。這屆中國隊的人員結構同樣不夠合理,求戰慾望不強,軍心渙散,射手群集體迷失,目標一再“縮水”,卻仍遭遇最慘失利,可以說同樣是一場“滑鐵盧”。
雖然美國“夢之隊”的“滑鐵盧”與中國隊的慘敗不是同一個層面上的事,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至少可以給人們一些警示和啟迪:首先,每個隊伍都有自身的新陳代謝,再強的隊伍都有低潮期;其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手在進步,如果本隊進步慢、沒進步甚至退步,那麼再“牛”的歷史紀錄都無濟於事;第三,球隊士氣和團結程度在場上起到很大作用,軍心渙散的球隊實力將大打折扣。
在經歷過這兩次大敗之後,美國男籃勵精圖治,國家隊與各個球星單獨面談,遴選了一批實力強勁且願意為國效力的隊員,在實力和士氣方面切實提高,與此同時,邀請熟悉大學籃球的名帥沙舍夫斯基出山,場上實現全面提速,打法上也更新換代,並著力扶植詹姆斯、安東尼、韋德、保羅等年輕選手,這些選手也在此後逐漸成為美國隊的中堅力量。自此之後,美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重新確立了霸主地位,雖然在2006年世錦賽上未能奪冠,但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美國男籃沒有讓世界大賽冠軍再次旁落。
找到全力為國家隊打球的球星、制定適合球隊本身的打法、注重培養年輕球員,美國男籃從低谷中走了出來。其實,如果做到這三點,以中國籃球的人才儲備,在亞洲範圍內重新奪回“霸主”地位並不是奢望。畢竟,中國男籃的歷史決定了這支球隊的目標不僅是稱雄亞洲,更是要在世界籃球舞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