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紅衫軍與白衫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5 12:25:31  


  中評社台北8月5日電/2006年8月,因為陳水扁家族涉及多項貪瀆案,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了“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從9月9日起開始了連續一個多月的街頭抗爭,並於10月10日國慶日發動“天下圍攻”,當天號稱有150萬民眾包圍“總統府”。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事隔不到7年,25萬民眾再度上街,抗議的對象卻是一向高舉改革、標榜清廉的馬英九。是什麼樣的原因,會讓一個強調守法、不貪不取的“好學生”馬英九,“賞味期限”居然比貪腐的陳水扁更短? 

  “紅衫軍”旋風的背後,有民進黨和陳水扁長期累積的民怨,才能在10天內匯集了100多萬人的捐款。又有知名政治、文化、社運界人士的參與,提高了整個運動的正當性和擴散能量,加上政黨的幕後參與、媒體的推波助瀾,才能成為一股席捲社會的風潮。 

  但上周六的“白衫軍”,除了媒體的大幅報道之外,幾乎卻不具備其他任何一項“紅衫軍”成功的條件。39個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其中不少還是社運新手,從來沒有參與過社會運動,卻在短短20幾天內,兩度號召數萬人走上街頭,跌破各界的眼鏡。 

  洪仲丘過世剛滿一個月。一個月前,沒有人會想到,一個下士之死,居然能延燒一個月、引起25萬人上街。即便在上街的前一天,也沒有任何朝野政治人物預想到,單靠網路的宣傳,居然能出現這樣的場面。 

  因為無法預料、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事後很多評論就直接認定是網路世代的“新公民運動”已經成形。但這樣過度簡化的結論,能否真的成立,恐怕還有待商榷。最簡單的問題就是,如果換了另外一個社會議題、另外一個抗議對象,如果今天的“總統”是陳水扁、蔡英文,同樣的運作方式,還會不會有同樣的結果? 

  25萬“白衫軍”上街,參與民眾的面孔,比第一次在“國防部”抗議的成員更年輕。有的父母,帶著不用當兵的女兒一起來,有的是因為馬英九改募兵制“德政”而不用當兵的男孩;台下有的談的是“大埔事件”、有的關心的是核四、有的是反《服貿》、有的恨的是“十二年國教”;遊行結束後,拆“立法院”圍牆的,是蔡丁貴和認為“陳水扁無罪”的民眾。 

  洪仲丘的死,令人遺憾、憤怒。尤其軍方過去一個月來的表現,傲慢、敷衍的態度,各種光怪陸離的說辭,更無異是提油救火,讓民眾的怒火越燒越旺。縱然如此,大概多數民眾至今並不認為,軍中真有一個犯罪集團,是有計劃、有組織的,要致洪仲丘於死,所以活動的主軸才會定位為“要真相”。 

  洪仲丘事件像是水庫上的一道裂縫,所有長期以來對馬政府不滿,都早已累積到臨界點,只是因為這道裂縫的出現而潰堤而已。民眾藉著洪仲丘事件,發出各種對馬政府不滿的怒吼。 

  事件演變至今,即便沒有馬英九昨天的失言,民怨也不是單靠整頓軍方、改革軍檢就可以解決的。如果馬政府沒有辦法一一梳理、化解各種不同的民怨,讓壓力適當的宣洩,下次的任何一個事件,都可能重演“白衫軍”的場景,甚至人數還可能更多、時間還可能更長。 

  馬英九其實已經跛腳了。當整個社會充斥對馬政府不滿的氛圍,變成一個壓力鍋的同時,任何的改革、傷害任何人的權益,都形同是在鍋底增添柴火,隨時有爆炸的可能。江揆上任推出的核四公投、馬英九念茲在茲的年金改革,如今幾乎都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便是看來對台灣利大於弊的《服貿協議》,要過關都有相當的難度。 

  馬英九現在唯一可以做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改革國民黨、改革馬團隊。不能再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以為只要修理、改革軍方,就能夠平息民怨,安然度過。 

  馬政府應該要重新檢視、處理過去五年所有引起民怨、不得民心的施政,才有可能擺脫目前這種動輒得咎、父子騎驢的窘境,比較平順的度過未來的三年。如果心中還是只有“改革”、沒有人民,甚至不知道面前的民眾是“哪位”?“白衫軍”上街的場景,恐怕只會越來越頻繁、人數越來越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