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生負擔過重 已成教育至弊民族之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2 10:07:26  


 
  越減越重釀成“全民焦慮”:壓彎孩子的身軀,扭曲孩子的精神

  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發出新中國第一個“減負令”——《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1988年5月,國家教委發布規定,“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2000年2月,教育部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切實把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減下來”;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把“減負”上升為國家戰略。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小學生的負擔卻越減越重。

  重負之下,拔苗助長,教訓非常深刻。機械重複的學習只能培養出工匠,輕鬆快樂的創新創造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大師。沉重的負擔,壓抑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個性,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振聾發聵,引人思考,讓人焦慮。

  教育的“全民焦慮”,已成為當今中國的一個明顯標誌,彌漫於社會各個階層、各類人群。當政策的減負目標像西希沃特斯的巨石那樣年年推進、又每每回到原點的時候,損害的已不僅僅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前不久,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2013中國民生發展報告》顯示,學業負擔過重,鍛煉時間過少,營養嚴重過剩導致學生體質下降。2012年,我國6—15歲兒童中,城鄉女孩超重以及肥胖比率高達21.5%;男孩超重及肥胖比率高達32.3%。

  一個個年少便體態臃腫的孩子,卻並不會為身體素質的糟糕而憂慮,只會因考試成績的不盡如人意而沮喪。這顯然是一種教育觀的倒置與錯位。它不僅壓彎了孩子的身軀,而且扭曲了孩子的精神。

  過重的負擔,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中國教育之弊、中華民族之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