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京媒:自由主義 剪不斷理還亂的思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1 08:33:53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自由主義思潮逐漸在中國社會蔓延,它的一個重要源頭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在西方社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它的思想內容和政治含義不斷演變,但對個人權利的突出追求萬變不離其宗。

  環球時報社評說,個人權利在歷史上的中國傳統社會裡受到長期壓抑,中國古代的典籍中鮮有自由主義的思想萌芽。這裡有相對嚴峻的自然環境、古代政治等多重原因,總之將中國直到近代的人文條件同歐洲的情況做一粗略對比,就會發現自由主義不可能首先選擇中國。

  自由主義的興起說到底是改革開放的結果。這不僅因為中國打開了思想之門,自由主義之前不止一次進入中國,但都未能生根。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實現了市場經濟的轉型,積累了全社會的財富,而且初步建立了國家的法制,從而根本上改變了普通中國人的生存條件和生活方式。這使自由主義向中國社會的草根滲透成為可能。

  古代中國基本是宗法社會,個人的成長乃至安全都需要宗族、幫會等各種“集體”的支持和保護。而迄今初步成型的市場經濟和法制提供了個人“脫離”集體的解放力量,今天一個人可以獨立撬動社會,構建自己的人生。 

  民國時期自由主義是社會精英們的思想消費,基層社會並沒有真正脫離宗法性。今天的中國現實第一次為自由主義的傳播提供了廣泛舞台。 

  然而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生長參差不齊,只有少數自由派知識分子主張把它變成一種政治選擇,用自由主義“改造中國”。但這種政治拔高並不接地氣,它在中國走不通。 

  自由主義蔓延最廣的人群是中產階層,他們是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真正社會基礎。但自由主義在中產階層那裡更多是生活觀念和社會改革願望,他們對政治上改天換地的鼓吹懷有警惕。他們不希望中國成為另一個埃及,中國不能搞亂了,不能因為政治上的激進嘗試而變得更糟,這是大家真正的“默認值”。 

  改革開放孕育並兼容了自由主義,調動了它推動人權進步的積極意義。但自由主義也必將在中國被改造,甚至從長遠看它未必就永遠是“思想舶來品”,它將逐漸獲得一些中國“土生土長”的特色。 

  其實源自西方的很多觀念開啟了中國人的想象力,但它們同中國社會的適應性又都是部分的。自由主義在全世界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不斷被改造的過程,中國作為思想大國,肯定會對它施以更多的改造力。 

  中國拒絕自由主義已無可能,但少數人想把它變成挖給中國的一個“坑”,用它“扳倒”中國,這是犯了“烏托邦”的思想毛病。這樣的政治幼稚和虛妄會空耗他們的人生精力。 

  自由主義並不神秘,對一些人來說,喜歡或接受它僅僅因為“自由”這個詞,把它搞成“主義”的過程可以千變萬化,但要讓它成為政治鬥爭的前沿陣地,這不符合中國社會的利益。中國人不乏歷史經驗,他們會把對利益的甄別放在對各種思潮的追逐之上。 

  中國近代以來不斷經歷思想競爭的洗禮,但實際的社會建設成果不多,原因就是各種思想在缺少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下空轉,不斷被動蕩搗碎。中國這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對精神建設有著前所未有的寶貴意義,但這個時期依然太短。我們切不可以為發展已經夠了,今後需要動用政治手段解決中國的餘下問題。那樣的話我們就又回到空轉的路上,我們將在所謂“世界大潮”中隨波逐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