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上海男人“妻管嚴”更符合世界潮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6 12:03:13  


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近日,網上熱傳一個題為《中國“妻管嚴”城市大排行》的帖子。上海、成都、武漢分列“妻管嚴”最嚴重的城市前三位。

  然而,據上海社科院幾年前進行的“上海人形象實證研究”調查顯示,傳說中上海男人“妻管嚴”的形象早就應該得到“平反”了。為此,《東方早報》記者專訪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員、“上海人形象實證研究”的主導者張結海。

  用科學的方法來求證

  記者:先問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您是上海男人嗎?

  張結海:不是,我是安徽人。

  記者:那您當初怎麼會想到做這樣一個課題?

  張結海:我1990年到上海念大學,至今在上海生活已有20多年。我注意到,“上海人”始終是一個能夠引起爭論的話題。之前,有一些作家比如魯迅、余秋雨、龍應台等,通過自己的觀察以作品的形式描述過 “上海人”,這在方法上被稱作“間接測量”,因為主觀評價的成分較多,所以容易讓人形成對“上海人”的一些比較刻板的印象。我們的研究則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對於“上海人”的種種說法。

  記者:具體的研究方法是怎樣的呢?

  張結海:我們的研究特別採用 “直接測量”的方法,針對“上海人”刻板印象中的負面特質作對比測量。測量分別在2003年和2008年進行了兩次,共隨機調查了680位45歲以下的居民,其中一半是上海人,一半是外地人。內容主要是做問卷調查。調查包括兩個核心問題:其一,上海人真的是傳說中的“上海人”嗎?其二,這些年來,上海人變了嗎?

  上海男人不再是“妻管嚴”

  記者:針對上海男人“妻管嚴”這個負面特質,你們設置了哪些問題?

  張結海:一共有四個方面的問題:一、家務勞動時間;二、為老婆洗內褲的比例;三、家庭決定權以丈夫還是妻子為主;四、家庭支出中,丈夫花費多還是妻子多。

  記者:調查結果如何呢?

  張結海:調查總體的結論是,有關上海男人是“妻管嚴”的說法應該被推翻了。比如,家務勞動時間方面,海派家庭以丈夫做家務為主的僅占5.3%,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僅承擔購物和洗碗的任務。調查顯示,57.6%的海派家庭以妻子做家務為主,另有一些家庭則是夫妻共同承擔家務。上海社科院2004年進行的全國7城市家庭調查也顯示,在家務勞動以誰為主的問題上,上海和北京、成都、南京等城市之間幾乎沒有差異。再比如,為老婆洗內褲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變化趨勢,外地男人比上海男人更接受為老婆洗內褲。

  有關家庭決定權,與全國夫權家庭比重仍偏高(夫為主和妻為主的家庭分別為40%和21%)的現狀相比,上海女性的家庭地位相對稍高些 (夫為主和妻為主的家庭分別為20%和27%)。此外,儘管上海妻子主管家庭日常開支的比重明顯高於丈夫 (41%對16%),但主要經濟決策大多由雙方共同商議決定。在妻子管理日常開支的家庭中,只有2.5%的丈夫 “經常感到不自由”,“有時感到不自由”的占 11.5%,“偶爾感到”的占10.8%,75.2%的丈夫 “從無不自由的感覺”。所以說,上海男人的“妻管嚴”形象沒有得到數據的支持。

  對上海人的反感被放大了

  記者:那麼為什麼外地人對上海男人“妻管嚴”的印象依然存在,就像網上《中國“妻管嚴”城市大排行》中,上海男人仍舊排第一呢?

  張結海:我來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她是江蘇人,在上海工作。有一次,她到廣州去開會,會後一位新認識的廣州朋友陪她玩了一天。她們互相拍了很多照片,臨別的時候,我的朋友就說:“你先把我的照片發到我的郵箱裡,我再把你的照片傳給你。”誰知對方馬上有些不高興了,說:“你們上海人就是不吃虧,為什麼要讓我先給你傳照片呢?”我朋友非常委屈,其實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她之前給了對方名片,上面有電子郵箱地址,而對方並沒有給她名片。就這樣平白無故,她背了黑鍋,被貼上了“上海人太精明”的標簽。

  還有一個是我自己親歷的故事。我和南京的一家出版社談論出版事宜,當我把書稿交付給對方後,我順便說了一下自己對於封面設計的想法,誰知出版社的編輯馬上說道:“你們上海男人真是心細啊!其他作者把書稿交給我們後就不管了,只有你還管得這麼細。”誰都聽得出來,他說的“心細”是個貶義詞。其實我也有自己的理由,因為之前我曾經出版過一本書,封面設計很不盡如人意,所以我有些不放心。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一些外地人始終用對上海人的刻板印象作為框架來解讀“上海人”,從而造成外地人對上海人的反感被不恰當地放大了。

  記者:還有其他原因嗎?

  張結海:有些影視作品也在不斷強化上海人的刻板形象。比如,電視劇裡的上海男人大多是小氣、怕老婆的,而且都長得很瘦弱。在我的印象裡,連上海自己拍的電視劇中都好像沒樹立過什麼有影響力的、嶄新的上海男人形象。

  “上海男人”更符合世界潮流

  記者:在您的研究中有這樣一個結論,“上海男人的某些特質是更符合世界潮流的”。為什麼這樣說?

  張結海:過去,上海男人的某些特質比如講究外表、聽老婆的話,一直被當作缺點被人嘲笑。但如果把目光從國內轉向國際,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恰恰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優點。我曾經做過一個“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國男人”的調查,結果顯示,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國男人的主要缺點包括不注意個人衛生、不注意外表、不夠紳士、大男子主義、不尊重婦女。顯而易見,這些缺點在上海男人身上是比較少見的。

  從世界範圍來看,女性的地位普遍越來越高,女人越來越強勢。據一項美國的調查顯示,在20~40歲的人群中,擁有大學學歷的女性已經超過男性,在收入方面也是女性超過了男性。這不是個別情況,而是全世界的趨勢。隨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提高,傳統的男強女弱的格局發生了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男人應該主動變得更“妻管嚴”一些,才能適應這種關係的變化。所以,上海男人的“妻管嚴”也算是一種比較超前的現象。

  不能“西風壓倒東風”一邊倒

  記者:說說您對上海男人的總體評價。

  張結海:通過2003年和2008年兩次對比調查,我發現上海男人和外地男人越來越像了。但總的來說,上海男人依然保持了一些自己的特質,比如注意個人衛生、體貼老婆等。

  記者:您認為未來應該建立怎樣的新型兩性關係?

  張結海:我認為應該用發展的思維而不是傳統的觀念來看問題。其實,我們過去說上海男人“妻管嚴”是基於大男子主義的傳統觀念而言的,如果女人天生和男人一樣,也就不存在“妻管嚴”這一說。新型的兩性關係應該是以相互尊重為基礎,不以經濟、權利等實力來分強弱,在家庭中,不該存在“西風壓倒東風”之類一邊倒的情況,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互敬的兩性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