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許金彥:日本不具資格 琉球迄今地位未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7 00:11:08  


南榮技術學院應用日語系副教授許金彥,感謝主辦單位沒有忽略來自南部的聲音。(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台北7月27日電(記者 李文輝)針對二戰前後琉球地位的國際交涉,台灣南榮技術學院應用日語系副教授許金彥指出,琉球地勢孤懸東海、宛如玉帶迤邐千里,舊稱流求或留球。早在三山(北山、中山、南山)割據時期,即已依附明朝、入貢中國(1372年),自玆始定國號稱為琉球。迨巴志統一三山(1392年)、接受明朝冊封,並賜國王姓氏為尚時起,迄清朝末年(1879年)日本武力併吞琉球為止,中、琉間藉由朝貢與冊封所建立的“宗藩關係”歷時垂五百餘年,中琉關係之淵遠流長、唇齒相依,殆可想見。 

  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兩岸統合學會協辦的“波茨坦公告紀念研討會-琉球地位與東海和平圓桌論壇”,26日上午在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舉行。許金彥在會中發表論文:二戰前後琉球地位的國際交涉。

  張金彥表示,另一方面,琉球不僅位處中國、日本與南洋三方交會的核心,更且是掌控西太平洋與歐亞大陸往來交通的重要孔道。由於諸多先天的地緣環境使然,琉球的歷史發展,一直以來即受到海、陸交錯的影響而充滿著搖擺更迭的色彩。 

  許金彥發表論文綱要如下:

  一、中國對琉球地位的認知與變遷 
   
  琉球自與中國建立宗主國與藩屬國的“宗藩關係”後,琉球國王地位與中國郡王同列;正式行文,向中國皇帝用“奏”(上行文),向朝廷各部與福建、浙江諸省則用“咨”(平行文)。在中國言,其外藩地位與內陸各省同班並列、固無差異;就琉球而論,誠如末代國王尚泰於奏請清朝救亡時(1879年),載有“敝國累世相承,上膺冊封,久備外藩,自國主以迄臣民,罔非天朝赤子”(見“總署奏琉球官員到京乞援摺”等語,可知琉球亦以中國東藩自許,殊無獨立自外於中國之本意。唯時逢清末積弱不振、內憂外患踵至之秋,中國尚且自顧不遐,實已無力對琉施救聲援;不得已之餘,中、日“琉球專約”亦告交涉破局(1880年),繼以甲午戰敗(1895年),中國終究只得座吞琉球淪喪之苦果,以待時變。 

  清朝覆亡、民國更替以來,中國迭經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侵凌之動盪混亂,影響所及對國際情勢的認識與對琉球地位的認知,亦漸顯現了兩極和分化的趨向。從掃蕩軍閥、統一全國的蔣介石來看,琉球與同遭日本武力占領的東北三省及台灣澎湖等地有異;琉球是世系外藩,而東北、台澎則是中國領土,地位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