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安倍勝選後難戒“政治激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6 10:11:31  


 
  安倍在21日晚勝選後,拒絕表態會否參拜靖國神社,並且說“希望內閣成員根據各自的信念進行判斷”。而去年末就任首相後,他曾說過“上次任期內沒有參拜,悔恨至極”。由此可以斷定,安倍可能會在今後某個時期參拜靖國神社。此外,在反省日本二戰侵略歷史和慰安婦問題的“村山談話”和“河野談話”等歷史認識上,以及在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美化侵略歷史等問題上,相信安倍都會在今後執政期間,尤其在遭遇經濟改革失敗等困境時,進行不同程度地推進。

  而這一切,勢必會再次考驗原本已經惡化的中日、韓日外交關係。

  日本媒體普遍認為,日本對中韓的外交關係短期內難有突破。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中日因釣魚島問題仍在劍拔弩張,安倍一方面批評中國“依靠力量改變釣魚島現狀”,另一方面放話說“對話大門一直敞開著”。

  該報援引日本外務省官員話說,“首相也不希望這麼下去,但現在是比誰更有耐心”。

  共同社也發表“日中對立難消,日本對華外交恐陷入持久戰”的評論,稱“日本外交正處在十字路口,有可能在釣魚島附近與中國發生突發事件。隨著美中兩國明顯靠近,日本可能還要調整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如何與這兩個大國相處可謂是日本外交繞不過的課題”。

  此間報道稱,中日兩國間的實質性分歧在於日方採取不存在主權爭議的立場,而中方則要求日方承認爭議。但日本如果承認爭議,則會讓同樣與日本存在領土爭端的俄羅斯和韓國看扁。從現實情況來看,因擔心被國內批評對外軟弱而不能做出讓步,日本對華外交將陷入持久戰。

  顯然,歷史問題依然是橫亘在日本與中韓之間的定時炸彈。今年8 月15 日二戰終戰紀念日和10月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時,安倍內閣及其本人會否參拜靖國神社,將再次考驗日本與中韓之間的關係。在安倍不亮明正確歷史態度的情況下,日本與中韓關係恐很難健康發展。

  記者觀察:經濟成敗決定安倍生死

  安倍能否長期執政,關鍵要看他能否重振日本經濟。安倍深知此次自民黨大勝的根源,在於民眾對安倍經濟政策的期待。因此,安倍勝選後就表示“今後政權運營將最優先經濟,秋天的臨時國會的定位是‘發展戰略實行國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