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兩岸記者西北行:“魔鬼城”中的旖旎風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6 00:31:22  


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成員、主辦單位與工作人員,在雅丹地質國家公園合影留念。(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甘肅7月26日電(記者 高易伸)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活動,25日下午前進“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欣賞造物者賜給大陸西北地區如此“貧瘠又豐富”的地貌景觀。

  所謂“雅丹”,乃源自維吾爾語,意指“陡峭的土丘”。因此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形成原因是在一個極為乾旱的乾涸湖底,因乾涸裂開,風便沿著裂隙吹拂,使得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脊形狀與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便被維吾爾人稱之“雅丹”,後來順勢沿用,成了獨一無二的地球景觀。

  綺麗的雅丹地貌在過去其實還有一個駭人的稱謂名“魔鬼城”。因為有大風刮過,風的吹拂與奇形怪狀的岩石接觸,產生了各種奇怪的聲音,因此才被稱之“魔鬼城”。

  另外造成雅丹的特殊地質還有一個條件,在過去羅布泊曾經是一個大湖,留下的湖相沈積,有如千層蛋糕般,一層層的推疊,在沙、泥反覆交疊下,形成緊密的特殊結構。通常這種結構不易受到風水侵蝕,但是卻抵擋不住高低溫差的作用,在羅布泊日夜溫差的變化長達到30至40度C以上,有時地表的溫度還會高達60度C。在熱漲冷縮的效應下,層片狀的結構造就了“雅丹”或水平、或垂直的美麗線條。

  此次“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欣賞了位於“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內幾處熱辣景點,像是金獅迎賓、人面獅身、孔雀與艦隊出海等景點。團員努力記錄攝影做連線外,也開心樂當觀光客與主辦單位在雅丹留下了大合照紀念。

  此次“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楊毅擔任團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李安擔任副團長,活動共計邀請13家台灣媒體、10家大陸媒體,採訪總人數達33人,直線採訪距離長達1500公里,12天行程預計走訪,敦煌莫高窟、瓜州風電基地、雅丹地質公園、採訪玉門關、漢長城、陽關遺址、鳴沙山、月牙泉、嘉裕關、酒泉鋼鐵公司、採訪裕固民族文化、張掖單霞地貌與國家濕地公園、採訪蘭州非物質文化遺址陳列館、沙坡頭防風固沙、中寧枸杞生產基地、回族民族文化、石嘴山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沙湖、西夏王陵、賀蘭山畫岩、走訪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與西安國際港務區、乾陵、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