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兩岸記者西北行:蒼涼漢長城 不盡中華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6 00:28:42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楊毅與此行記者專心聆聽解說。(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甘肅7月26日電(記者 高易伸)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活動,25日上午來到了甘肅兩大千年建築遺址,“玉門關”與“漢長城”。一說起玉門關,人們馬上會聯想到盛唐邊塞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中寫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種悲壯蒼涼的情緒。這種情懷強烈的感染著後代人們,引發大家對於這座古老而富有神秘意境的關塞嚮往與孺慕之情。

  玉門關是一座位在絲綢之路往北通道的咽喉。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通過玉門關這座“海關”,中原的絲綢與茶葉便源源不斷的輸往西域各國;來自西域的瓜果葡萄、文化、宗教、藝術,更是源源不絕的傳入中原。如今“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活動的成員有幸來此,遙想過往玉門關那駝鈴悠悠、商道絡繹的繁榮景象煞是浪漫,也不禁讓人對中華文化心神響往。

  此外,距離玉門關不遠的車程,便是“漢長城”遺址。敦煌境內的漢長城保存約130公里。這裡的長城在過去為了抵禦匈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羅布麻、紅柳、盧草等植物砌做而成,雖然經過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目前殘高仍有2.6米、基地殘寬約3米左右。而長城沿線,每隔10里就築有烽火台一座,也應證了古籍中“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軍事設置。

  此次“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楊毅擔任團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李安擔任副團長,活動共計邀請13家台灣媒體、10家大陸媒體,採訪總人數達33人,直線採訪距離長達1500公里,12天行程預計走訪,敦煌莫高窟、瓜州風電基地、雅丹地質公園、採訪玉門關、漢長城、陽關遺址、鳴沙山、月牙泉、嘉裕關、酒泉鋼鐵公司、採訪裕固民族文化、張掖單霞地貌與國家濕地公園、採訪蘭州非物質文化遺址陳列館、沙坡頭防風固沙、中寧枸杞生產基地、回族民族文化、石嘴山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沙湖、西夏王陵、賀蘭山畫岩、走訪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與西安國際港務區、乾陵、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