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孟儒:從香港對話與華山論劍談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4 01:00:12  


在香港對話中,謝長廷再度提出“憲法一中”及“和”的概念。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特約作者 孟儒)由台灣前“行政院長”及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所率領的代表團(主要是由謝系中央民意代表及部分親綠學者組成),於六月底在香港與大陸方面的官員和智庫學者進行紅綠對話。緊接著,民進黨在七月初在台北舉行第一次的華山會議,進行中國政策辯論,說是要找出一個”人民能接受、對岸能忍受、和國民黨有區隔”,或許還應加上”國際能放心”的中國政策,結果一無所成。

  在香港對話中,謝長廷再度提出“憲法一中”及“和”的概念,表示兩岸之間今後不要再談統獨問題,“我們可以沒以共同的過去,可以有相同的未來”,兩岸雙方都要創造利益而非對立,要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感覺,雖然話是講的不錯,但這其中的某些表述仍有進一步澄清的必要,如果謝長廷未來能夠言行合一,有關談話不只是出於技術或選舉的階段性策略考量,大家也願給予相當程度的肯定,或至少給個聽其言、觀其行的機會,但後來狐狸還是露出了尾巴。

  從謝長廷在香港會談的談話,外界難免也會聯想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六月中旬的美國之行,蘇貞昌當時雖然提到責任、和解、再平衡這些概念,用了許多美麗的辭藻,但一般認為,民進黨追求台獨的基本目標並沒有任何改變。他仍然強調一中一台、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否定九二共識及一中原則等等。換句話說,許多人認為,蘇貞昌領導下的民進黨的基本心態和立場絲毫未變,改變的仍然只是表面的說詞和鬥爭策略而已。改變的是表象,不變的是本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