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2 09:49:58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還有“人的解放”和“個性解放”。需要注意的是,他們解放的是“Human”(人), 是“Human being”(人),是“Individual”(個體),是“Person”(個人),是“Personality”(個性), 總之是個體的人和個性。譬如,莎士比亞有一段被公認是人文主義思想最精彩概括的名言,起首那句“人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其英文原文是“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莎翁用“a man”就是在讚美單數的“人”,而不像國內某些譯者曲解誤譯成是在讚美“人類”(man)。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取代資產階級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可見,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是承認個人和重視個人的。相反,以後幾個世紀,眾多鬧革命或搞政變的國家,不怎麼提“人的解放”,而是高喊“解放人民”和“人民的解放”。其實,“人民的解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解放”。因為,“人”是社會系統的元素和原始變異點,因而人的解放是社會解放的尺度;或者說“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解放生產力就是要“解放人”。

  “人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究竟有什麼不同?“人”是具體概念,類概念,它指稱的是屬於“人”這一類的具體的單個的人,即使用符號語言和有理性的社會動物。“人的解放”所指的就是社會系統解放作為自己元素的每一個人,承認和保護他(她)的獨立人格、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相反,“人民”是抽象概念,集合概念,它指稱的是一個國家內部同“統治者”相對的、由所有被統治者構成的集合體。

  從英文的構詞上看,“自由”是Liberty,“解放”是Liberation,“自由化”是Liberalization,“自由主義”是Liberalism。即使你沒學過英文,也能一眼看出它們是同根詞。這就是說,按英文,“解放”就是給人“自由”;沒給人自由,人就沒有解放。可是翻譯成漢語,“解放”同“自由”卻成了兩個不搭界的詞,“解放”是解放,“自由”是自由。於是在漢語世界就一度出現過奇怪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可以歡呼“解放”,可是不大允許談論“自由”。

  討論這個問題,一個很有趣的實例是歐洲波羅的海沿岸的3個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3個國家人口加起來還不到700萬人,才跟中國香港的人口數量差不多。這3個國家國小力薄,夾在幾個大國之間,歷史上多次被德國、瑞典、波蘭、俄羅斯和蘇聯占領或吞並,也就是說,其“人民”反覆被“解放”,但“人”解放沒有?難說。

  再譬如,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取得政權後,高調宣布“伊拉克人民解放了!”但在伊拉克是否已經實現了“人的解放”?更難說。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人民的解放”是一句政治口號,而且是容易被用來動員民眾的政治口號,而“人的解放”則要求有豐富的社會和文化的具體內容,而且要落實到單數的“人”身上,做到真正“以人為本”,而不是“以人民為本”。比照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下的那句名言,我們似乎也可以這樣說:“每個人的解放是一切人解放的條件,人民解放的條件。”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