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書展的文化和能量:誠實、張揚百花齊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7 10:26:51  


 
  (二)最誠實的書展

  今年是第24屆香港書展,估計將有八、九十萬人次觀眾參與,而江湖一直傳說,其實早就超過一百萬了,只不過主辦單位故意把數字壓低,以免觸犯消防安全條例; 一百萬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以上和以下的防火安全措施極不相同,主辦單位精明,棄高取低,節省成本。

  江湖傳說向來只宜姑妄聽之,但不管是一百萬抑或八十萬再或六十萬人次,即使撇除了南來遊客,仍屬可觀,足以反映香港社會百態的某些側面。若純以人口比率計算,香港書展想必是兩岸三地最具規模和最有人氣的華文書展,這樣的活動出現於這樣的城市,到底傳達著什麼訊息?

  當然有人傾向從陰暗的角度出發評論,譬如說,只因香港根本沒有足夠的好書店,香港人始會於一年裡的一個星期內擠去買書;又如說,只因香港人在平常日子裡根本不買書也不看書,所以這一年的這一個星期,即使參觀書展,亦只是凑高興、看熱鬧,跟實質閱讀的關係不大;再如說,只因香港人跟書展主辦單位一樣的精明,香港出版社亦很靈活,這一年的這一個星期遂成為庫存書本的殺價催銷周,七折六折五折甚至十元一本,盡快出清存貨,賣的高興,買的更高興,買賣雙方各得其所,能賣出的都不見得是好書。諸如此類,都對香港書展的文化價值不太重視。

  真的嗎? 真的只是這樣?

  是的,所謂陰暗角度不一定不正確,只不過顯然不足以全面理解香港書展的意義與重量。這樣思考好了:如果香港確是一個閱讀冷漠的城市,每年有七天要把接近七分之一人口吸引追場,實在需要非常準確而犀利的文化行銷本領,而於進場之後,難道觀眾就真的不會受到文化感習和拓寬視野? 

  別忘了香港書展每年售書數百萬册,雅俗兼容,而且每年例必有一兩百場的演講論壇,從出版專業的內部研討到文學名家的議論縱橫,以至明星出書和嫩模簽名,多元混雜,總不應該被視而不見或存而不論。從莫言到李敖,從張大春到朱天心,從詹宏志到王安憶,從韓寒到九把刀,皆曾在香港書展登台說藝,每場聽眾皆有兩三百人甚至逾千之多,難道這些活動都不算數? 都不被計入香港書展的活動成績單之內? 

  每年七月,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牽拖著行李箱到香港書展看書購書,總有不同的動機和理由,而又總會在眾聲喧嘩裡偶遇他們從沒期待的書本和活動,由是開展了眼界、延伸了趣味,由是在往後的日子裡找尋他們先前從沒想過自己會閱讀的第二本書、第三本書,以至於第N本書。更何況,兩岸文化人和文青都來了香港書展,他們碰頭,他們談事,許許多多的合作念頭由此萌芽衍生,這是既無形亦具體的文化爆發力,亦是香港書展的關鍵文化能量。

  其實認真地、全面地看待書展的真面目,等於認真地、全面地看待香港社會的文化取向和閱讀需要。香港書展很可能是兩岸三地裡“最誠實”也“最自在”的書展,坦然面對讀者分殊,不避俗,不賣弄,自由包容,是香港核心價值的折射映照。開幕了,今天,香港書展。如果你剛好身處香港,總有去逛的理由。

  (文章來源:騰訊網 作者:馬家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