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調查:雙非學童真的擠占了香港教育資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8 10:46:01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有媒體稱,在往返港深的1萬多名跨境上學的兒童中,父母雙方均非香港人的學童占絕大多數。

  每天早上,1.6萬多名身穿校服的學生,從羅湖、落馬洲、深圳灣等口岸進入香港,到幼兒園、小學或中學上課。下午放學後,再從香港返回深圳。

  他們被稱作跨境學童,包括“單非”(父母一方為香港人)、“雙非”(父母雙方都不是香港人)或父母均為香港人的學童。有媒體稱,雙非學童是跨境學童的主體,一些香港當地居民認為,雙非學童湧入香港北區上學,擠占了香港教育資源。這些說法是否準確?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

  疑問一:跨境學童主要是雙非學童?

  【調查】 跨境學童多為“單非”和港人子女,“雙非”約占10%

  有媒體曾報道,“根據香港教育局的資料,跨境學童大部分是雙非兒童。”實際情況如何?

  記者就此向香港政府教育局查詢,教育局介紹說,根據學校提供的數據,2012/2013學年就讀於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跨境學童分別為7454名、6749名及2153名;2011/2012學年就讀於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跨境學童分別為5708名、5276名和1881名,共計12865名。

  但香港政府教育局同時表示:“我們從未就學童父母的居民身份搜集資料,因此無法提供有關數據。”也就是說,教育局掌握的跨境學童資料並沒有區分單非、雙非或父母均為香港人等類別,無法估算雙非兒童在整體學童中所占的比例。

  深圳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亦表示,並沒有明確統計過跨境學童中雙非兒童所占比例。

  有多少跨境學童是雙非兒童呢?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跨境學童多為港人子女,雙非兒童占比並不大,在雙非兒童占跨境學童(非全部在校生)比例較高的香港北區的小學,也僅約10%。

  位於香港北區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距羅湖口岸只有9分鍾車程。全校760多名學生中,有一半跨境上學,在北區學校中很有代表性。校長廖子良介紹,跨境學童大部分是單非兒童,其次是居住在深圳的港人家庭子女,雙非兒童只有40多人,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級,約占該校跨境學童的10%。由於申請下一年度入讀北區小學的跨境學童人數有相當大的增幅,估計雙非學童的數量及所占的比重均會有所增加,上升趨勢將持續3年。

  北區校長會主席陳紹鴻是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他介紹,去年學校收了210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其中80多名是跨境學童,雙非兒童僅有10名。“今年情況還不清楚,因為必須入學後看到學生父母的資料,才知道雙非兒童比例。”

  記者詢問附近其他學校的情況,與鳳溪一小、惠州學校大同小異。記者採訪多位接送跨境學童的保姆車司機、阿姨也證實,跨境學童大多是港人子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