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計劃於8日啟動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首輪談判並未因此受到影響。
“棱鏡門”曝光後,法國一度指責美國破壞歐美互信,並要求將自貿協定談判推遲兩周。但實際上,早在斯諾登爆料之前,法國就因文化產業開放問題對自貿區談判加以阻撓,這使得法國對“棱鏡門”的憤怒更像是借題發揮、趁機要價。與此同時,美歐雙方仍在不斷溝通、化解分歧,最終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大力斡旋”下,決定談判如期進行。
其次,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遭遇的“歐洲之窘”也明白無誤地告訴世人,美歐關係在“棱鏡門”面前非但沒有破裂,反而還在攜手合作。
當莫拉萊斯表示可以考慮斯諾登的避難申請後,他的專機隨後遭到法國、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關閉領空的威脅,被迫返航。雖然這些國家事後宣稱是一場誤會,但幾個歐洲大國不約而同地對一國總統的專機關閉領空,恐怕再天真的人也不會相信事件背後沒有美國的影子。
在某種程度上,斯諾登如同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他大聲喊出了皇帝裸體的真相,但換來的非但不是眾人的“恍然大悟”,反而是心知肚明下的尷尬失措和暗中埋怨。
在有關“棱鏡門”沸沸揚揚的熱議中,歐洲多國還將繼續“討說法”、“要公道”,甚至對此展開調查,並加強網絡安全管理。但當風波漸趨平復,所有的人都會很快忘記“棱鏡門”,就像一切都不曾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