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郭正亮:蘇貞昌仍不願啟動民共正式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11:07:51  


 
  謝認為要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就要正視兩岸法理現狀。兩岸政治好比大齒輪與小齒輪,要轉動兩岸政治,雙方就必須有接觸點。對台灣來說,最好的接觸點就是“中華民國憲法”,少了它,齒輪就無法轉動。謝因此提出“兩岸憲法各表、推動憲法對話”的積極主張,認為既可作為兩岸互動的制度化基礎,又能獲得多數台灣人民與美國支持,才能建構長期穩定的兩岸關係。

  此外,台灣作為五五波的藍綠分裂社會,國民黨長期壟斷兩岸交流,從未正視本身的代表性不足,已經導致兩岸交流出現嚴重失衡,相對忽略了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利益。謝提出“平衡交流、多元共生”的兩岸構想,主張在國共交流之外,還要積極推動民共交流,避免大陸陷入偏聽誤導,讓兩岸交流照顧到更多台灣利益。

  7月1日,謝率團拜訪深圳台商協會,並與大陸台商公開舉行座談,獲得陸媒大幅報道,凸顯出謝的“兩岸平衡交流”訴求,已經得到大陸正面回應。

  不過,謝以“憲法各表、憲法”對話”取代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對於長期標舉“一中框架”的中國大陸來說,難免引起台獨疑懼。思慮周密的謝長廷,因此又提出“三個共同”,呼籲兩岸人民應共同努力,“創造共同記憶、共同面對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避免製造傷痛記憶,努力創造愉快互信的共同記憶,唯有透過兩岸一起面對世界,才能建立兩岸命運與共的連帶感。

  不管是“憲法各表、“憲法對話”,或是“平衡交流、多元共生”,或是“創造共同記憶、共同面對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謝長廷路線比起既有的國、民兩黨論述,不但更貼近兩岸法理現狀,也更具有包容性和可行性。儘管如此,謝長廷路線要成為民進黨主流,仍須歷經黨內的嚴厲考驗。

  蘇仍自我感覺良好,不願啟動民共正式交流

  謝7月2日回國當天,台北市長郝龍斌正好在上海會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也首度突破國民黨禁忌,在大陸官員面前強調“中華民國”。郝的整體論述,也與謝長廷路線不謀而合,正好凸顯藍綠務實派面對愈來愈逼近的兩岸政治對話,已經在“中華民國憲法”上找到共同交集。

  謝返國當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肯定謝的訪問成果,認為是“民進黨展現積極自信、與中國大陸各階層交流的展現”,不過與謝路線頗不相同的蘇主席也強調,謝“只代表黨內部份意見”,顯見黨內針對兩岸路線的辯論整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