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冠華(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記者 林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冠華在香港紅綠對話上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正步入相對較“難”的“深水區”,未來兩岸經濟合作能否轉型升級,也將對兩岸各自的經濟轉型產生重要影響。
張冠華建議,要以兩岸產業合作推動兩岸合理的分工與布局。他認為,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應著眼於建構兩岸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等在內的產業鏈合作與整合,並將其作為產業合作的主要目標與方向。如此,一則可以實現兩岸產業的合理布局、避免惡性競爭與重複投資;二則可以作為兩岸貿易投資正常化、自由化後進一步減少和消除非關稅壁壘與障礙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張冠華說,服務業合作將成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重點領域。大陸經濟正步入由工業化加速時期向服務業社會轉變的重要時期,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對外資服務業的需求升高。而已步入服務業社會的台灣,正面臨通過推動服務業的國際化和擴大外需市場半徑,增加新的經濟發展潛力。因此,推動和深化兩岸服務業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各自服務業發展,對於帶動製造業升級與生產方式轉變、擴大各自內需市場也將產生重要影響,是兩岸經濟關係轉型升級的重要標誌。
他也指出,兩岸貿易、投資能否順利實現正常化、合理化,還要看台商能否順利轉型升級以更有效拓展大陸市場,以及台灣能否發掘出更能夠吸引大陸資金赴台投資的亮點。
此外,張冠華還建議,兩岸產業合作的合理分工與布局,需要推動建立兩岸產業政策的協調機制與相應平台。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日益密切,推動建立兩岸宏觀經濟政策的信息互通、政策協調也更有必要。同時,加快建立兩岸民間企業、行業協會、城市及區域之間的交流機制與平台。兩岸全方位、廣領域、多層次交流與合作機制的建立,對於鞏固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將發揮重要組織保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