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快評:馬對兩岸軍事互信態度丕變 美國作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3 00:06:17  


  中評社快評/旺報的社評指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最早是由台北方面提出。1998年4月17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首先提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將有助於互信之建立並避免戰事引發風險的看法。同年6月李登輝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亦首度公開建議在兩岸軍事方面建立某種機制。2000年民進黨執政,6月3日“行政院長”唐飛在首次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2002年7月13日國防報告書首次呼籲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2004年2月3日陳水扁提出兩岸簽署“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定”的構想。2006年5月20日,陳水扁公布2006年“國安”報告,其中強調兩岸應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包括建立預防軍事衝突措施。

  該社評說,2005年4月胡錦濤主席與連戰主席會談後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其中第二項提出:“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至此以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成為兩岸三黨的共識。

  該社評指出,2008年馬英九執政初期仍有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議,但是自2009年中期以後,馬政府的態度丕變,不僅不再主動提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亦不推動涉及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對話。“先經後政”是馬政府大陸政策所主張的優先選擇,但是“只經不政”似乎才是其根本的戰略思維,迄今為止,馬政府並無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跡象。

  我們認為,馬英九對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態度丕變,原因複雜,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人作梗,這個因素一定是存在的。

  因為過去無論是李登輝、陳水扁等都是說一說而已,實際上完全沒有可能,時機一點都不成熟。所以,美國方面懶得理。但是,到了馬英九執政,就不是說一說而已了,如果說了就做得成,因此,美國人高度警惕,出手阻攔。甚至連兩岸的退役將軍一起打一打高爾夫球,美國都緊張起來。

  馬英九深知美國的心態,為了博得美國的信任,斷然拒絕進一步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也因此,獲得美國人的高度評價。這應該是事實。

  所以,在未來的3年中,馬英九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構建,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打下最厚實的基礎,這樣的心態能不能夠明朗化,是不好說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