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對一些“新興國家”——如中國來說,在地中海做生意仍然重要。早在西方列強謀求探索和開發世界數百年前,中國就開始了江海貿易和交流。正是受益於中國航海技術的創新,西方軍艦和海權才得以興起。
就此話題,瑞士金融分析研究咨詢網站發表評論文章,引用了地中海歷史學家費爾南.布勞岱爾。他寫道:“地中海不是邊界,而是貿易場所”。這句話適用於所有METR國家(中東MiddleEast、歐洲Europe、土耳其Turkey、俄羅斯Russia),也適用於那些更遙遠的國家,比如中國。
時至今日,中國的經濟力量離不開海上貿易,以及向東西兩個方向的遠征。海上貿易為中國提供經濟增長所需的一切,特別是石油和能源資源。中國與地中海相連出於兩個原因:石油和市場。因此,保持地區及江海走廊的穩定,是中國中東戰略的關鍵。
文章表示,在一些地中海國家,特別是產油國,從中國進口商品增長迅速,中國是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的第二大出口國。阿爾及利亞從中國進口大量汽車,中國建築公司在阿獲得大多數基建合同。
全球1/3的貿易從地中海經過。中國向歐洲和美國市場的出口,經蘇伊士運河通過直布羅陀海峽。經非洲南部,繞道好望角運輸的貨物量不及穿越地中海的路線。從這個角度講,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地中海港口,以及阿拉伯國家的港口,代表重要的戰略前哨基地。北京試圖通過地中海加強中國和歐洲的聯繫,而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只是該鏈條的一環。
中資公司幾乎投資地中海地區所有港口,甚至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港口。顯然,中國投資是符合經濟邏輯的,但更肯定的是,北京的經濟活動從擴大中國在地中海盆地及METR地區影響力而言,具有地緣政治意義。
毫無疑問,今後數年,若干因素將有利於中國與METR地區國家加強經濟關係。首先,歐洲復甦緩慢將促使地中海國家將經濟關係多元化,與像中國這樣的高速增長市場進一步加強關係。另外,“阿拉伯之春”後出現的政治變化,也給中國增加對地中海地區出口和投資規模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突尼斯和埃及政府被推翻,引起該地區政治轉型。中國將面臨西方國家多年來面臨的難題。對中國外交政策造成緊張、甚至挑戰的另一個原因,可見於中國經濟利益在該國非常重要的阿爾及利亞。如果突尼斯和埃及反叛風潮波及阿國,中國可能陷於多重挑戰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