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分析:竊聽事件揭示美國網絡價值觀的虛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2 00:24:37  


 
  第三,美國政府所一直堅持的“網絡中立”原則不攻自破。“棱鏡”文件顯示,美國政府不僅深入介入美國互聯網產業,還統領了一個以政府為核心的互聯網利益聯盟。先前,美國政府一直宣稱,互聯網應該是開放的商業領域,政府在其中沒有特權,不應干涉企業行為和侵犯網民權力。然而在實際行動上,美國政府卻持續向互聯網企業施壓,逼迫其加入項目向美國安局開放“後門”。從美國各網絡公司的加入時間也能看出它們與政府關係如何,其中,微軟和谷歌與美國政府走的最近,兩家公司還經常為美中情局、國安局等開發情報分析系統,而蘋果與美國政府距離稍遠,但也最終入局。其實,在推動互聯網自由等一系列美國政府推動的“網絡外交”行為中,美國政府與美國互聯網巨頭早就形成了一個攻守同盟,政府為互聯網企業打開別國市場搭橋鋪路,而互聯網企業則以向政府提供海外信息情報為回報。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第四,與“棱鏡”同時被揭露的“美國網絡戰目標指令”,暴露了美國正在積極擴張“網絡軍備”的圖謀。這份絕密文件顯示,在美國對伊朗發動“震網”攻擊後,奧巴馬直接下令制定全球網絡攻擊目標,發動破壞程度不一的網絡戰行動。英國《衛報》引用美國情報界消息來源說,美國的黑客攻擊無處不在,幾乎涉及到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然而,在網絡安全峰會等國際場合,美國卻一直將“網絡非軍事化”掛在嘴邊,希望各國簽訂條約確保“不首先發動網絡戰”。此事之後,宣稱美國政府熱愛“網絡和平”的天真言論可以停止了。

  “網絡無國界”、“網絡自由”、“網絡中立”和“網絡非軍事化”可以說是美國在全球推動的“互聯網普世價值觀”的四根支柱。但如今看來,這一看似美妙、善良的口號只是掩蓋其肮臟手段的遮羞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斯諾登踢爆華府監控國民 演變成中美角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