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辛旗:應認清站在怎樣的歷史起點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6-21 00:13:08


 
  兩岸關係由軍事對峙走向和平發展經歷風雨坎坷,目前狀況難能可貴,這是包括在座各位的兩岸有識之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兩岸人民共同推動的結果。歷史昭示我們,敵視對抗解決不了問題,回避拖延於事無補,必須面對現實、增進互信、化解分歧、構建框架。當前看,一要把握機遇、積極作為。2016年選舉將要到來,兩岸問題拖不起、等不起;二要秉持大義、誠信包容。從兩岸中國人長遠利益大局出發,用包容的態度化解分歧,相互作出調整折衝;三要把握節奏,穩步推進。要處理好經濟合作與政治談判的關係,共同提出兩岸都能接受的談判定位、名稱和方式,穩妥推進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進程。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敞開心扉,坦誠交流,截長補短,腦力激蕩,相信大家的真知灼見定會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和走向統一。

  本人24歲開始參與研究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工作,盡了一些綿薄之力,今年也已52歲,在“知天命”之年,回想當年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和統一事業的汪道涵先生、辜振甫先生、梁肅戎先生等等,許多前輩已經做古,慨歎歲不我予、時不我待,不禁又想起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名句:“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是我第三次引用這首詩,1991年第一次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我講過一次;1999年7月香港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上,我又講過一次。這首詩中“燭火”是什麼?就是薪火相傳的中華民族精神價值,就是兩岸在和平統一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偉大理想。我相信,兩岸人民會秉持這一光明的“燭火”,發揮中華民族的智慧,以中庸之道、君子和而不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