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故意不把“APEC馬習會”說死,明示“還要創造一些條件才行”,等於標舉“APEC馬習會”作為台灣的兩岸中程目標。原本馬擔心兩岸政治對話必將涉及“處理‘中華民國’定位”,也很難避開兩岸終局的統獨爭議,因而對兩岸政治對話始終保持距離。如今他卻發現,“處理‘中華民國’定位”未必涉及統獨終局,也可導向有關“中華民國”領導人如何參加APEC首腦會議”的兩岸政治對話,兩岸要共同解決的問題既可改變,馬當然也可對政治對話保持更開放態度。
中美緩和:警覺“親美遠中”走過頭
馬在6月10日轉向大陸示好,正好在6月7-8日歐習會之後。不管是奧巴馬急於會見習近平,或是美中首腦建立親密外交模式,或是美國給予中國超高規格待遇,或是美國並未擺出遏制中國的強勢身段,或是美國更急於拜託中國化解朝鮮危機,或是美中合作仍然大於競爭態勢,都使馬警覺到自己太高估美國“重返亞洲”的抗中策略,近一年來馬所採取的“親美遠中”佈局,顯然也走過頭。
馬轉向大陸示好,國際因素是美中對抗態勢不如預期,另有兩個國內因素:
一、振興台灣經濟,台美TIFA談判緩不濟急,但ECFA後續談判+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在眼前,加上陸資來台、陸客來台、大陸對台採購等重大利多,馬政府都需要與大陸善意往來,才能爭取更好的兩岸合作條件。
二、馬內政不斷失分,從油電漲價、到推行證所稅、到年金改革、到核四公投、到推動十二年國教,導致民調下滑到歷史低點,不得不回到強項兩岸關係,希望藉此力挽狂瀾。
問題是,要轉向大陸示好,就必須回答大陸最關注的兩岸政治對話問題,不能只是一味拒絕。馬原本擔心兩岸政治對話必將導向統獨爭議,低民調的自己必將承受不起,後來經人提醒可將兩岸政治對話的討論焦點,先聚焦在如何針對“APEC馬習會”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果真如此,不但不涉及敏感的統獨爭議,又可突破李扁兩人所解決不了的國際困境,對馬來說必將是一大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