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行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7.7%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3 17:01:36  


 
  全球貿易在經歷數月的收縮之後再度出現擴張,但2013年貿易擴張速度預計僅可達4.1%,遠低於危機前的7.2%。不僅貿易量的增長速度低於過去,貿易額的增長速度更慢,因為隨著供應量快速增加大宗商品價格已開始回落。從2011年初達到峰頂以來,五金礦產的價格已回落28%,能源價格回落14%。

  世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說:“新的礦山和能源項目投產對大多數工業大宗商品形成了下行壓力。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速度超過預期,出口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遭遇嚴重的財政挫折和增長走弱。”

  儘管高收入經濟體持續疲軟,但全球貿易的韌性一部分歸功於南南貿易的快速擴張。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逾50%面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即使不把中國包括在內,南南貿易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仍達到17.5%,製造業貿易的擴張速度與大宗商品貿易相當。

  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入總量儘管在危機後大部分時間相對疲軟,現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債券發行量也在歷史最高水平,同時,面向發展中國家的銀行貸款和股票發行與2012年前5個月相比增加了70%。銀行貸款的回升意味著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高收入國家銀行業去杠杆化最嚴重的影響業已過去。資本流動占發展中國家GDP的比重雖有所回升但仍遠低於危機前的水平。

  發展中國家的前景各異。在若干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東亞太平洋地區,需求增速顯然超過供應,從而導致了日益嚴重的不平衡,如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水平上升和經常賬戶盈餘惡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多數國家也已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行,因而面臨通脹壓力集聚的風險。在歐洲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活動出現回升,但增速尚未快到能夠迅速縮小危機後的產出缺口和降低失業率的程度。最後,在中東北非地區,GDP增長受到政治和社會緊張局勢的影響,失業和生產力增長緩慢仍是主要的政策挑戰。

  全球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報告主要作者安德魯.伯恩斯說:“由於產能限制,要想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實現更高的增長,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需要重新將結構性改革放在優先位置,比如降低營商成本、對國際貿易和外資開放、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建設。這些措施支撐了發展中國家在過去20年的強勁增長,值得堅持下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