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布雷默、洪博培:與中國合作,別強求它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4 11:18:01  


 
  反過來,習近平則可以保證,中國將繼續向美國公司開放國內市場,加強產權保護和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樣習近平就能贏得華盛頓的更多信心。

  如今正是兩國領導人大膽設想的時候。奧巴馬和習近平應該開始制定一份原則宣言,這樣一份文書能提升和明確兩國的合作。

  1972年,在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總統結束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時,美中兩國政府發表了引人注目的聯合公報。公報提到了兩國的“不同意識形態”、個人自由、貿易、朝鮮半島統一問題、日本及台灣問題,並稱“美中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這份公告及由此開啟的對話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外交成果之一。

  七年之後,兩國發表第二份公報,宣布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82年發表的第三份公報則針對的是台灣的未來。

  文章表示,要想發表新的公開聲明,雙方都要有所退讓。有一些代價和風險是中國不會接受的,因為它們可能危及中國國內的穩定局面。例如,中國不會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因為中國擔心生產放緩會致使數百萬中國工人失業。如果為搖搖欲墜的歐元區提供支持意味著需要與除德國之外的政府合作,中國就不會去擔負重要的角色,因為只有德國具備它信賴的穩定性。而且中國不會改變在台灣、西藏問題及天安門事件上的立場。

  但如果美國提供一些中國想要且需要的激勵措施,中國能夠而且將會有一些舉措。

  中國將會十分樂意發表一份能讓習近平在國內高調炫耀的聲明,同時在一部分經過謹慎談判後得出的雙贏項目中擔負起責任。因此,新公告應該包含一些通過謹慎談判達成的協議——共同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在科學研究方面開展合作,採取協調一致的策略,緩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衝突。

  在一些中國領導人認為事關國家安全的核心問題上,美國無法迫使他們改變走向,這並不說明美國軟弱。指名道姓地批評可以是一個重要的外交手段。但中國絕不會因為美國的反對而改變處理這些核心問題的方法。我們不能讓批評的聲音壓過呼籲在其他領域開展合作的聲音。

  因此,奧巴馬不要指望中國在西藏問題、中國與其鄰國在東海和南海海域的領土爭端問題,以及一系列人權問題上會出現很大動搖。奧巴馬能夠使美國採取一種坦率的方式,承認中國的核心利益,使美國在適當的情況下充當可靠的調解人。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已經為兩國帶來了豐厚利潤。1985年,美中兩國的貿易額只有77億美元(當時約合231億元人民幣)。2000年的總貿易額達到1160億美元,到了2012年則急劇增長至5360億美元,促使美中兩國回到正軌,建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關係。但雙方的某些做法削弱了對彼此的信任。

  奧巴馬政府努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的發展,太平洋沿岸的一系列國家都加入了這個龐大的貿易協定。中國認為,TPP的設立意在孤立自己,並拒絕加入,因為該協定將迫使中國開放那些尚未做好準備應對競爭壓力的經濟領域。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非要把它視作威脅。加入TPP的那些國家應該繼續和中國建立新的商業聯繫,來緩和認為該協定是專用於孤立中國的擔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