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莊園里好講真心話 非正式場合常有外交突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9 10:18:43  


習近平和奧巴馬將要舉行“莊園會晤”的安納伯格莊園
 
  莊園會晤體現兩國友情 

  “莊園外交”在歐美有很長的傳統。美國是最熱衷“莊園外交”的國家。戴維營是美國總統的避暑勝地,也是上鏡最頻繁的“莊園外交”舞台。戴維營興建於1938年,艾森豪威爾總統1953年以孫子戴維的名字為其命名。由於從白宮乘坐直升機只需30分鐘便可抵達戴維營,因此美國外交史上的許多“大手筆”都發生在這座莊園: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美時,艾森豪威爾為體現“合作友善”,特意在戴維營安排“莊園外交”。戴維營最著名的“莊園外交” 事件,是美國總統卡特1978年邀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在此簽署《戴維營協議》,後兩人因此獲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由於戴維營的產權屬於美國海軍,仍帶有濃厚的“半正式”色彩。比戴維營更隨意的,則是歷任美國總統的私人莊園。美國總統大多有私人產業,從約翰遜總統在自家農場接待西德總理阿登納起,私人農場就成為美國外交的常見舞台,如小布什總統曾在自己家族的克勞福德農場接待過數十位外國領導人,俄羅斯總統普京甚至在這裡下過廚。

  在歐洲,許多國家的總統、總理或首相出身平民,並沒有莊園或別墅。不過,許多國家仍想方設法為領導人會晤營造輕鬆的環境。1921年,英國政府就啟用了由菲勒姆勛爵贈送的契克斯閣,作為首相的度假別墅。儘管英國首相較少進行“莊園外交”,但契克斯閣曾接待過許多英國首相的“親密朋友”,如布萊爾曾在此多次會見有“私人交情”的小布什。

  瑞典的哈普鬆德莊園自1953年起就是瑞典首相度假屋。瑞典是永久中立國,冷戰期間常常扮演溝通東西方的東道主角色,哈普鬆德自然“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1964年埃蘭德首相和素以豪飲著稱的赫魯曉夫在這裡暢飲至通宵,為世人所熟知。冷戰結束後,瑞典的外交地位有所消退,莊園也冷清了不少。

  並非僅有西方國家熱衷“莊園外交”。前蘇聯和俄羅斯領導人都常在黑海沿岸索契的度假別墅接待外國元首,如普京的索契別墅就曾接待過多位外國政要,還舉行過多邊峰會。而更私密的“莊園外交”,普京則放在其離莫斯科不遠的新奧加廖沃別墅,普京會用家宴款待被邀請的貴賓,並一起參加戶外活動。只有施羅德、胡錦濤等被視作關係特別密切的“老朋友”,才會被請到新奧加廖沃來。

  外交突破常在非正式場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表示,外交會晤有多種方式。在較正式的見面中,在禮賓和各種形式上用時非常多,領導人真正能夠坐下來談話交流的時間其實非常有限。莊園外交沒有很多禮賓上的要求,領導人會比較放鬆。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趙可金稱,外交有時恰恰是在莊園這種非正式場合獲得突破的。有時繁文縟節的正式場合反而會限制達成成果。他說,中美領導人即將展開的“莊園峰會”,表明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新朋友”關係。以前,中國在美國有一些老朋友,如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隨著他們的老去,中國希望在美國再找到一些真正的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夥伴。既然奧巴馬願意提前邀請中國領導人會面,還安排這非正式的見面方式,說明他希望與中國領導人交朋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