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航段42天,預計7月中旬於廈門起航,主要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合同區進行海底視像剖面調查和取樣,為底棲生物多樣性和結核覆蓋率估算提供視像資料和樣品,同時開展常規環境調查,收集環境基線數據,履行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義務。
蛟龍號在該區域作業的水深約為5000米,在該個區域的深海作業結果,將決定該多金屬結核合同區會否成為我國第一個海底礦物試採區。
第三航段28天,計劃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探區開展近底測量和取樣,為參與海山區環境管理計劃提供技術支撐。
劉峰說,海山的地形遠比海底平原復雜,將給潛航員的駕駛帶來挑戰。我國大洋科考所發現的熱液硫化物區即黑煙囪區域,有著石林般的地形。海山區域的駕駛經歷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潛航員駕駛能力。
多位科學家將乘坐“蛟龍”下海,已完成短時間培訓
據介紹,此次蛟龍號投入試驗性應用,將會有不止一名科學家乘坐潛水器下到深海海底進行科學考察。
劉峰說,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階段的任務安排將堅持安全第一、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通過發揮蛟龍號的獨特技術優勢,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及大洋資源調查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進一步檢驗、完善蛟龍號的作業能力和作業規程,培養業務化運行所需的專業人才隊伍。
劉峰介紹說,蛟龍號此前的多次海上試驗,都是由專業潛航員駕駛潛水器,其他的潛航員也都是參與潛水器設計的設計師和工程師。而今年蛟龍號進行試驗性應用,將會讓科學家乘坐潛水器下水。這些科學家都是在與科學任務相關的前提下由個人申請的,其中還包括一名來自香港的科研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