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強度捕撈致中國最大漁區資源衰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5 14:18:37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東海漁區是中國漁業資源最豐富、產量最高的漁區。然而,由於多年高強度的捕撈作業,及陸源污染等因素,令傳統的春季魚汛已消失不再,魚類營養級下降明顯。

  據新華社報道,這幾個月,浙江台州漁民徐再國將漁船靠在了碼頭,給漁工放了長假。3月份的一次出海捕撈,讓他對現在的漁業資源十分失望。“大海撈魚像‘撈針’一樣”,徐再國抱怨說,“最慘的時候,出海6個小時,捕上來的魚價值不過千元,而柴油成本就要6000元。”

  記者近期在一些東海漁業重點地區看到,為避免虧本,大批漁船選擇寧願駐守碼頭,也不願出海作業。

  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春季則是東海捕魚的黃金季節。“隨便撒上幾網,便魚蝦滿倉”,台州椒江海義海洋漁業公司書記周財國打了個比方,當時漁區有句俗話叫“欠債如牛毛,只消海水一夜潮”,以此形容當時漁業資源的繁盛。

  令周財國十分懷念的那個時代,還是中國傳統的“生計漁業”,兩三個人出海作業,賺的錢能夠糊口就滿足了。即便是十幾年前,春季的東海,大小黃魚、鯧魚、鰳魚等魚種的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月光下安靜的“漁光曲”被轟鳴的大型船舶取代,商業捕撈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數萬條漁船像篦子一樣把東海梳了一遍又一遍。高強度捕撈下,很多幼魚根本沒有長大的機會。

  漁民一面抱怨成本高,收益少,產值低得可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加入這種掠奪式捕撈。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僅浙江的在冊漁船馬力數就增加了4倍以上,意味著捕撈強度成倍加大;此外,捕撈技術更加先進,原來漁民靠海水觀測魚群,靠指南針辨別方向,起錨要手工,現在則都被先進的機器、儀器取代。

  這樣的現狀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警覺。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林東勇表示,說“東海無魚”有些言過其實。然而,東海漁業資源在衰減,卻是不爭的事實。從浙江省海洋研究所十幾年的研究結果來看,這幾年的漁業資源狀況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在不同魚種間表現不一,有些魚類數量驟減,也有魚類在增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