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改革的演進脈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2 10:01:58  


 
  二、中國政治改革的三個層面
 
  什麼叫政治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但大致說來,可以將政治視為過一種集體生活的藝術。如果說經濟是著重於有效率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政治則關心的是如何在一個集體中實現權威性分配這些經濟活動及社會交往的價值。過集體生活需要秩序,秩序可以是由某個力量比如政府強勢供給,也可以是由集體生活的組成單位比如公民或社會組織契約而成。這兩種秩序的達成在人類政治生活中都存在,只不過所占份量或經曆的比重不同。大致說來,越是民主程度高的社會中,契約形成的社會秩序成分要大;越是民主程度低的社會,政府強勢確定秩序的色彩就要濃厚些。在這裡政府本身也可能是契約的產物或者是強權的產物。至目前為止的人類政治生活,都是在政府主導下尋求公民自治和社會自治的努力實踐。因此,從政治的內在邏輯來看,政治改革往往包含兩個層面,即憲政層面和社會層面。憲政層面的基本任務是構建政府體係和國家結構的關係民主化與制度化;社會層面的基本任務是實現公民、法人等的權利保障、政治參與和自治權能。
 
  在這兩個層面,中國的政治改革也不例外。一方面,它要解決憲政層面的國家機構體係之間和國家結構關係的制度化、民主化,在憲法所確定的憲政範圍內實現憲政民主。憲政民主的範圍無疑包含人大體係、行政體係、司法體係、政治協商體係等的角色與功能完善,相互關係的制度化與民主化,也包含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完整、統一及其制度化與民主化。另一方面,它也要解決公民的各種經濟、政治與社會權利的確認、尊重、普及,以及保障和完善公民的政治參與和參政議政,當然還包括公民及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組織和自我發展的自治。
 
  但是,中國政治改革還有一個獨特的成分是其他國家所不突出的,那就是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的身份,在中國不僅是作為執政黨這樣的政黨角色存在,也是中國社會的主要支撐結構和統領力量,它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和超越政府的影響力。因此,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建設問題也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黨內民主的主要任務,大致可以包括四個方面,即黨務公開、黨務工作機制的完善、黨的治理結構完善以及幹部人事制度的完善。這四個方面,從重要性和難度係數來講,是依次遞增的關係。
 
  中國政治改革的玄妙之處在於,一方面它要完成適應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脫胎換骨,另一方面又要完成適應從不太成熟的市場經濟向發達的市場經濟的成長換代。在前一個階段,中國政治改革的核心,實質是政治的全能色彩向有限色彩過度。從計劃向市場,政治改革的根本任務就是由萬能統治向有效服務轉變,由政治權力向社會權利轉讓。 進入成熟的市場體制之後,政府角色與職能將不再成為主要問題。政治民主化、社會民主化將成為核心,也就是由政治權力轉移出來的社會權利或政治能量如何在政府、社會、公民之間均衡分配的問題。如果說經濟轉型時期的政治改革是將政治能量由政府壟斷向社會分散,那麼後轉型時期的政治改革則是如何消化和高效利用這些分散出來的政治能量,形成高度的自治和自組織管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