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譯:沒有中國 美國獨推中東和平進程沒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5 00:41:02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國白宮草坪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被認為是以巴和平進程中的裡程碑。但是好景不長,隨後的刺殺行動和暴力衝突令巴以和平進程無限擱置。
 
  當前,國際社會在巴以和平進程中的代表主要包括聯合國、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四方。但這四方陣營已漸顯疲態。實際上,俄羅斯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莫斯科與阿拉伯聯盟存在長期的盟友關係。可是,這層關係也已漸生縫隙:因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長期支持,俄羅斯已在巴勒斯坦及阿盟面前逐漸失寵。

  而中國恰恰可以作為替代俄羅斯的最佳選擇。而且,中國還可以在多方面對美國構成補充。正如美國在傾向以色列的同時,也與巴勒斯坦至少一半的領導層保持良好關係一樣,中國既與以色列保持日益緊密的夥伴關係,也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發生衝突時,為二者提供持續幫助。

  早在毛澤東時期,中國就與巴勒斯坦方面保持緊密聯繫,並在加入聯合國不久之後便開設了駐巴勒斯坦的領事機構。即便在鄧小平時期採取了更為溫和的立場,中國依舊在聯合國及其它層面堅持對巴勒斯坦提供外交援助。而中國也將阿巴斯下周的來訪定義為國事訪問,級別高於內塔尼亞胡。因此,在巴以問題上,中國對於巴勒斯坦的支持將對美國對於以色列的傾向形成良好的制衡。

  進一步說,在中東進程上,美國一直不能良好處理與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及伊朗等主要力量的關係。受到美國法律的限制,奧巴馬政府也無法與哈馬斯或真主黨進行直接接觸,而且,即便奧巴馬願意,美國國會恐怕也不會突然轉舵支持這一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