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印兩國須以新思維提升互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1 09:28:26  


3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德班會見印度總理辛格。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俄羅斯之聲電台4月27日報道《中印合作路線圖及暗藏的“陷阱”》,摘要如下:

  印度密切關注著中國新領導層的一舉一動,不放過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的每次訪談、每回演講。3月15日,印度總理辛格致電李克強,祝賀後者當選總理,但他同時指出,“世界有足夠空間,使印中兩國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李克強的妙語作答同樣凸顯了他的政治智慧,他說,“空間會越來越大,共同利益會越來越多”。

  或許,在這一禮節性的相互恭維背後,隱藏著中國新領導層的某些想法和建議,事關中印邊界的劃定,中印在雙方均提及的全球“空間”中的角色。不排除兩國未來的對話會朝幾個方向發展:要麼是雙方在“空間”問題上立場更為強硬,要麼是相互妥協,印度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從屬地位,以換取中國給予的廣泛經濟特惠。

中國在全球博弈中更自信

  表面上看,中印皆為發展中國家、毋庸置疑的地區大國。兩國著眼於各自的次區域:印度的目光落在南亞,它是南亞國家聯盟的重要成員,而中國則立足東亞。中國在南亞沒有自己的項目,卻在厲兵秣馬地彌補自己落後於印度的短板。中國與東盟國家建立了自由貿易區,成立了在中亞地區風生水起的上海合作組織,並且是後者的主心骨。

  倘若更深入地評判,無論是北京還是新德里,地緣政治雄心都在不斷膨脹。問題在於誰會公開發起挑戰。目前,中國在所有直觀領域都要領先於印度:中國是核俱樂部的正式成員、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GDP達印度的4.5倍,而上述優勢印度至少目前是難以企及的。

  與此同時,中國在自己的全球博弈中顯得更為自信。中國雖然在金融和經濟上依賴於美國,但在政治上卻是獨立的。即便在經濟方面,北京也具備向華盛頓施壓的實力。在外交上,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習近平想將履新後的首訪國定為俄羅斯,便這樣做了,輪不到美國發號施令。印度就不同了。在印美關係中,印度是“小兄弟”。它強調亟須在美國的牽頭下,“將亞洲的民主勢力團結起來”(針對中國)。印度對美國亦步亦趨的特點展露無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