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思香港:政府亟需改變商用地供應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4-26 01:11:57


 
  商業用地被壟斷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當下港人的每一筆消費娛樂,也免不了向地產商繳納“土地稅”,增稅減稅,全由少數幾個大業主操控。當業主大幅提高租金,商戶只好調高收費,在可能的情況下把租金開支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可謂“一方加租,百人承受,一人斂盡各方財”。另一方面,由於營業額的一大部份須用以支付租金,企業在薪酬和工作環境方面的開支是必然受到壓抑的,結果,哪一位香港人能夠置身地產霸權的“力場”外呢?近10年,發展商的盈利屢創新高,基層市民生活卻不見改善,社會財富愈來愈集中至地產商的錢袋里,豈非結構性的必然?至於一些出售小商品的、營業額較低的商戶,無論怎樣加價,也難以支付天價租金,最終他們除了結業外,就只剩下搬遷往租金較低的地方一途。是故,近幾年在香港的消費旺區和大型購物商場,竟出現了“鑽石店較食店多,買名表較買瓶裝水更加便捷”的非人性化現象,情況甚至呈惡化趨勢。

  高昂的商鋪租金也大大壓抑了市民的創業慾,以及中小企的生存空間。大型連鎖集團享有經濟學上的規模經濟優勢,產品平均成本一般較低,宣傳資源也較豐厚,能夠承受較高租金,一般而言,中小企難以與之競爭;再說,購物商場較喜歡招攬大型商店進駐,以提升商場形象,是公開的秘密;何況,本港地產商涉足了各行各業,是大型“麵包店”也是“麵粉供應商”,一條龍服務,所以中小型“麵包店”與大型“麵包店”競爭之同時,還要向對方購買麵粉。地產商永遠是主場,中小企則始終站在作客位置,無論如何,最終的贏家也是麵粉“供應商”。如此營商環境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續?

  政府是清楚知道土地不能完全被財閥掌控的,否則也不會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然而,在商業用地方面,政府怎麼又撒手不管呢?一個各行各業均被地產商左右的社會、一個缺乏創業條件和創業精神的社會,可會有向上騰飛的能量及動力?事實上,香港的商業用地遠較其他用途的土地為少,在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只有4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於商業、商貿和辦公室用途,難怪香港的租金高踞亞洲了。一個社會的商業用地全被少數財團掌控,或嚴重短缺,二佔其一已經夠可怕了;一個嚴重缺乏商業用地的社會被少數大財團幾乎掌控了所有商業用地,就更可怕!地產商因此才能夠如魚得水!特區政府必須深入檢討其商業用地供應政策,大幅增加供應,同時廣建公營商鋪及商廈,自大財團的股掌中,解放市民的創造性及生產力!

  (中評社特約評論員陳志豪為香港青年智庫主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